琉球群岛地处中国台湾岛与日本大隅诸岛之间,东临广阔的太平洋,西靠东海,隔海与钓鱼岛相望。中国对琉球群岛的主权主张,主要建立在两个方面的依据之上。首先,从历史视角来看,琉球群岛自明清时期起便是中国的属国。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使者杨载,携带诏书访问琉球王国,诏书首次正式将其称为“琉球”,这一称呼延续至今。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起,琉球历代国王皆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确立了明确的君臣关系,并持续了整整五百年。中国对此拥有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和官方记载作为有力佐证。
其次,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琉球群岛从未被正式承认为日本的领土。1879年,日本单方面强行吞并琉球群岛,同年4月4日,琉球被改名为“冲绳县”,琉球王国因此灭亡。二战结束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书》均明确指出,日本的领土范围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这四大岛屿,并未包括琉球群岛。
日本政府对琉球群岛的主权主张,除了其殖民时期对当地实施的严酷统治外,主要依据则是二战后与美国私下签署的《旧金山合约》,但该合约缺乏国际法的充分依据,也未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2023年7月3日,冲绳知事玉城丹尼应邀访问中国。在日本,玉城丹尼因强烈反对美军驻扎冲绳而声名远播。2022年,他击败日本自民党候选人,第三次连任冲绳知事。抵达中国当天,他便前往北京通州区,向当地的琉球祖先祭拜,表达了效仿先辈、继续维持与中国密切联系的决心。
琉球问题不仅涉及其主权归属,还与中国对钓鱼岛主权及东海海洋权益紧密相连。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隔海与琉球群岛相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明确无争议的主权。
今年8月28日,中国新版地图正式发布,地图中明确标注钓鱼岛为中国领土。对此,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提出了所谓的“批评”,声称中国的举措侵犯了日本主权,并通过外交渠道提出抗议。作为日本政府的“秘书长”,内阁官房长官负责协调各部门事务,对外则作为政府发言人。
松野博一的言论无疑代表了日本官方的立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作出正式回应,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方有权在地图上标明其领土归属,绝不接受日本方面的任何抗议。
在我看来,中国政府对钓鱼岛主权的立场一贯坚定,当前日本政府再次提及此事,显然意在转移国内外对核污水排放事件的批评和压力。正值日本因核污水排海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之际,有日本媒体建议政府效仿菲律宾,将钓鱼岛争端提交国际法院,以此牵制中国对其核污水行为的批评。
面对这些“麻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关于将钓鱼岛争议提交国际法院,岸田文雄显然对菲律宾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结局十分清楚。该案由时任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单方面提出,中方不予参与和承认。美国则强势介入,派出两艘航母进入南海,但解放军三大舰队以及近百艘舰艇和数十架战机严阵以待,最终迫使美军无奈撤离。
阿基诺三世挑起的这场风波不仅让中国牢牢掌握了南海主动权,也激发了民族的尚武精神,增强了国内团结,并推动了军队的创新改革。岸田文雄对此心知肚明,因此日本媒体的炒作多是无的放矢,岸田也不会轻易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冒险。
自2012年起,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了常态化的监测和巡航,解放军也完成了相关部署。面对中方的坚定态度,甚至有日本人士提出在钓鱼岛部署反舰导弹。对此,岸田政府始终不敢越过中方红线。毕竟,美国对中国的策略也屡受挫败,日本贸然挑衅只会遭到强烈反击。
涉及中国主权问题,无论日本如何试图混淆视听、搅局,中方立场早已明确,不容妥协。日本政府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立即停止核污水排海的错误行为,切实承担因此造成的各项后果,为全球人民交代一个清楚明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