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以便您在未来能够持续收到类似文章的推送,同时也便于大家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李佳
编辑|t
在清朝时期,设有九大地方总督,这些总督地位显赫,被称为封疆大吏,手握军权,往往在朝堂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这九大总督外,还有三个专责总督职位,虽然不直接管理地方事务,但同样掌握一定的军事力量,而且其职务也极为重要。
仓场总督,全称为总督仓场户部侍郎,一般位列正二品,主要负责粮食的存储及陆路运输工作。在那个时期,民众的生存离不开粮食保障,而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有限,再加上常年天灾人祸,洪水、旱灾、蝗虫等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粮食的储备与赈灾工作对于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仓场总督的职责看似简单,却也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仓场总督的身份和地位与其他总督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其他总督除了负责地方政务,还掌握着兵权,涉及地方管理的各个方面,影响力极为广泛。即便不能直接管理地方事务,他们也能通过与当地官员的关系网,进行各种干预。而仓场总督,虽然手下有军队,但更多的是负责管理粮仓和粮食运输,虽然也能调动部分兵力,但更多的是保护粮食安全,保障粮草的运输,与其他地方总督相比,实权显得微不足道。
尽管如此,仓场总督的职务仍充满了利益。全国的十一大粮仓都由仓场总督管理,而粮食在存储、运输、保管等环节中,不免会有虫鼠、腐烂、损耗等问题,但具体损耗多少,却无人知晓。如果仓场总督能够稍微高报损耗数据,便能把这部分差额悄无声息地装入自己的腰包。比如在电视剧《天下粮仓》中,贪官米汝成就担任仓场总督,他通过建设双层粮仓等手段,将大量本应属于国家的粮食转化为自己的私产。
漕运总督的职责则是管理南方的物资通过水路运输到北方,尤其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这个职位看似简单,仅仅是运输粮草和物资的大队长,但实际上,漕运总督的职责远不止此。漕运总督不仅要管理物资运输,还负责管理沿河沿海的码头和船务,甚至连“青帮”的前身——“漕帮”,也是在漕运总督的管辖之下。
此外,漕运总督还需承担一部分海防职责,甚至包括一些重要卫所的管辖。漕运总督的办公地点位于江苏淮安,这里驻军的防务同样由其负责。漕运始于明朝,一直到火车投入使用前,漕运都是国家物资运输的主力。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粮草,不仅快捷且省力,尤其是一艘大船从南方顺流而下直达京城,比起马车的运输更为高效。
然而,随着火车的普及,漕运逐渐失去了优势,其地位也逐渐下滑。到清朝末期,漕运的地位已经无法与之前相提并论,漕运总督的职务到1905年被正式取消。尽管如此,漕运总督在清朝的历史中,依然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他虽不如地方总督那样掌管一方,但由于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因此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丰厚的利益。在漕运过程中,若稍加手段截留物资,便能轻松赚得盆满钵满,足够供养多个家庭。
河道总督的职务则主要负责河道的治理工作,尤其是黄河、运河和海河。这一职务原本由漕运总督负责,但后来为了专责河道治理,单独设立了河道总督。雍正时期,河道治理被分为北河、南河和东河,分别设立了三个河道总督。这个职位相当于现代的水利部门,要求掌握相当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主要负责防汛防洪和河道疏通等事务。
相较于其他总督,河道总督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当时,黄河水灾屡次造成大规模的灾民和社会动荡。如果水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极易引发民众骚乱,进而威胁到朝廷的稳定。因此,河道总督虽然职位专业性强,但在皇帝面前仍然受到高度重视。然而,河道总督的实权在朝堂上并不如其他地方总督那般广泛。虽然负责河道治理这一关乎百姓民生的重大事务,但他往往只能在水利领域发声,其他事务往往插不上手。
尽管如此,河道总督依旧是许多官员眼中的“肥差”。因为河道治理所涉及的水利工程繁多,且每项工程都极具利益空间,贪污的机会数不胜数。特别是在清朝,腐败现象严重,任何涉及工程的职位几乎都能为官员提供丰厚的回报。尤其在嘉靖年间,担任东河河道总督的徐端,就因清廉和对水利事业的专注而名垂青史。然而,徐端刚直不阿,提出的许多有效措施未能得到采纳,甚至在去世时家境贫困,葬礼全靠朋友捐赠,他的家人也生活艰难。可见,河道总督虽有巨大利益,但想保持清廉者却寥寥无几。在嘉靖年间,因贪腐或无能被罢免的河道总督超过二十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