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历史上,真的没有过“割地赔款”吗?可能只是换一个名字罢了
创始人
2025-09-21 03:01:36
0

自明朝建立以来,北方一直面临着蒙古各部的军事压力。不同于其他朝代,明成祖朱棣选择将都城迁至北京,这一地点距离蒙古边境较近,且多次主动出兵攻击蒙古,成功地在一段时间内稳定了边境局势。

然而,尽管明朝在面对蒙古压力时曾有过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的边防形势急剧恶化,但即便如此,明朝的朝廷并没有考虑再次迁都。实际上,“天子守国门”这一口号也成为了明朝人心中深刻的印象,象征着中央政府坚守边疆的决心。那么,明朝真的如网络传言那样,始终坚决不肯“赔款和亲”吗?我们不妨通过嘉靖年间明朝政府对兀良哈三卫的“抚赏费”变化,来进一步了解其中的真相。

为了稳固边防,明朝在边境线上设立了多个卫所,而这些卫所的实际控制者,大多是当地的异族首领。这些首领帮助明朝防守边疆,作为交换,朝廷承诺维持他们的统治地位,并赋予他们每年向朝廷“朝贡”的特权。此外,对于那些战略重要的卫所,明朝还会每年支付一定的抚赏费,以确保他们的忠诚并稳定军心。与宋代的岁币制度不同,明朝的这些抚赏费,虽然形式相似,但实际上更多体现了朝廷对边防领袖的控制和统治。

到了嘉靖年间,明朝的边防局势发生了剧变。嘉靖二十九年,蒙古的俺答部落从蓟镇古北口入侵京师,虽然这一战斗未能造成过多损失,但却暴露了明朝边防的薄弱。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嘉靖帝命令大幅提升蓟镇的防务等级,并调集了大量兵力驻守这一地区。蓟镇北部的三个由兀良哈部落控制的卫所,成为了防守京师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

实际上,在俺答入侵之前,兀良哈三卫每年就能从朝廷领取可观的抚赏费。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笔费用急剧上升,到嘉靖年间中后期,已达到了超过三万两白银的数额。嘉靖十年时,朝廷每年需要支付的抚赏费大约是800到900金,而到了嘉靖三十一年,这一数额暴增,朝廷不仅要从太仓银库调出两万五千两白银,蓟镇本地的七千两银子也被用作支付给兀良哈三卫。这笔数目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开支,然而朝中却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首先,蓟镇在嘉靖年间成为了防守的重点区域,这使得兀良哈三卫的角色变得愈加重要。原本只有守卫喜峰口的兀良哈族人能享受抚赏费,但到了嘉靖年间中后期,几乎所有参与防卫的兀良哈族人都能分到一份,这无疑增加了支出的规模。此外,兀良哈部落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人口也急剧增加,也导致了朝廷必须支付更多的抚赏费来保证这些异族首领的忠诚。

但问题在于,在嘉靖年间,蒙古草原的局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察哈尔部的南迁使得他们对居住在明朝北部边境的兀良哈部落产生了影响,许多兀良哈族人被察哈尔部以及后来南下的喀尔喀五部所吸引,最终成为了明朝的潜在敌人。换句话说,曾经作为明朝边防防线的兀良哈三卫,逐渐变成了蒙古敌对势力的“桥头堡”。

此时,我们可能会疑问,既然兀良哈三卫已经开始背叛明朝,为什么明朝还继续支付抚赏费,且数额不断增加?事实上,抚赏费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最初,抚赏费的目的是激励兀良哈部落继续为明朝保卫边疆,但到了嘉靖年间中后期,抚赏费的作用转变成了“金钱换和平”的策略。换句话说,抚赏费变成了明朝为换取边疆相对和平而不得不支付的“保护费”,其性质与宋代的岁币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历史资料表明,在嘉靖中后期,蒙古军常常联合兀良哈部落穿越边境卫所,进行侵扰,以此威胁明朝,迫使朝廷提供更多的利益。面对这种局面,嘉靖帝选择了妥协,采取了提高抚赏费的方式来缓解蒙古的军事压力,企图通过金钱换取相对和平。这个政策,实际上是走上了宋朝时期“岁币”制度的老路,但相比于宋朝的富庶,明朝在这一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显然更加沉重。

高额的抚赏费使得明朝的财政愈发紧张,尤其是在土地兼并严重的背景下,这对明朝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嘉靖年间后期开始,中央政府已无法完全承担这些抚赏费用,只能通过调拨边境城镇的财政收入来填补这一缺口。边城的财政收入本就有限,但当大量资金被抽走用于支付抚赏费时,地方官员不得不提高税收水平,导致百姓苦不堪言,农民纷纷破产逃离家乡,边疆的防线和经济遭遇重创。

更糟糕的是,随着农民的流失,地方官员只能从其他预算中挪出资金来支付抚赏费,最终甚至影响到军费的支付。边防士兵的薪水被拖欠,他们无法得到及时的装备更新,许多人甚至用生锈的兵器上战场。如此一来,明朝的边防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削弱,边防力量的低效与混乱成为了明朝逐步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直接影响,抚赏费的提高也引起了周边部落和国家对明朝政府的看法变化。越来越多的部落开始效仿兀良哈三卫,通过威胁和侵扰来索取利益,明朝的威信进一步受损。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明朝财政的严重危机,也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网络上部分历史爱好者所认为的“明朝从不赔款和亲”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嘉靖年间的抚赏费,已经与宋代的岁币没有太大区别。这也让我们看到,明朝的君主们并非传言中那般有骨气,他们的妥协和退让,正是导致明朝最终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安居平五路”故事可谓传世经典,讲述的是在刘备去世后,曹魏趁蜀汉政权更替、...
原创 林... 尽管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人才济济、资源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总指挥的林总能够轻松地“坐享其成”。实际...
原创 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华大地上涌现了成千上万的英雄人物,他们如同春天的嫩芽,迅速崭露头角,犹如熊熊烈...
原创 唐...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传 李治,字为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生于母亲长孙皇后门下。最初被封为...
原创 与...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不断探索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从登月到研究卫星,从宇宙的深处到银河的遥远边界,...
原创 为... 1771年,历经八个月艰苦跋涉,土尔扈特部踏上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故土。经过近万里的艰辛跋涉,他们终于抵...
数智时代马王堆汉墓文化遗产的活... 长沙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已51年,经过多年来全面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揭开了跨越2000 多年的西汉画...
从兽苑到“动物学公园”——19... 19 世纪上半叶,在动物权利运动的背景下,英国不仅出现了致力于动物立法和动物福利的皇家动物保护协会(...
从观图到入图 “观天下·坤舆万...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明代科学家李之藻合作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
原创 俄...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贝加尔湖的历史变迁。回顾我们之前的文章,俄国人在1581年翻越乌拉尔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