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件西周至隋唐固原文物精品亮相上博东馆
创始人
2025-09-21 01:32:31
0

300余件西周至隋唐固原文物精品亮相上博东馆,反映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繁荣

“当年的固原,就像今天的上海”

“在中国的城市里,固原是一个特别有样板性的地方。它几乎有各个文明最经典的表达,像历史文化的切片,让我们生动、直接地看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面貌。”昨天,“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正式在上博东馆揭开面纱。展览策展人,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馆员王樾这样介绍。

展览甄选了323件来自宁夏固原地区西周至隋唐时期的文物精品,汇集重要考古新发现和精美馆藏文物,“几乎搬空常设展厅”,不乏难得一见的“镇馆之宝”,以丰富的文物类型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突出的包容性。固原市也借此次展览开幕举行农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并在上博东馆广场同步举办“六盘山下固原礼·物”大集,向观众展示当代固原之美。

此次展览通过“铸礼大原”“胡汉共舞”“原州风华”三个部分展示古代固原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壮阔图景,其中一级文物61件、彭阳姚河塬西周遗址最新考古出土未定级文物25件。

王樾介绍,此次展览中亮相的李贤墓出土的凸钉玻璃碗是典型的萨珊风格玻璃器,如今在伊朗都难寻保存如此完整的玻璃碗。同一墓葬出土的鎏金银壶承载着希腊故事,装饰着波斯纹样,通过丝路贸易传入固原地区,将欧亚大陆上的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串联了起来。

展览中,两组墓葬壁画鲜活生动,形成有趣的对比。北周李贤墓壁画使用西域晕染画法呈现立体感,这种绘画技法在敦煌多见。四十多年后,隋代的史射勿墓壁画就变成典型的中原画法,线条遒劲有力,变化丰富,绘制的人物穿着中国服饰,但深目高鼻,是典型的外国人长相。“可以想象,当年这个地方就像今天的上海一样,‘新老固原人’相互交融,短短四十年间,绘画风格就发生了变化。”

在展览中,最受关注的是两件来自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鎏金银壶和凸钉玻璃碗,但在王樾看来,能称得上“镇馆之宝”的不止这两件,“可以说件件都好”。比如,金方奇上的狩猎图精美绝伦,乐舞绿釉陶扁壶见证了胡人乐舞随着丝路传入中原。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繁荣,更彰显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深厚底蕴。

此次展览是固原文物首次以大规模、成体系的方式亮相上海,宁夏固原文旅企业围绕明星展品、固原传统非遗技艺以及“红色、绿色、古色、特色”四色固原等主题,推出近200款文创产品,涵盖冰箱贴、毛绒玩具、布包、书签、挂件配饰、首饰、装饰摆件、主题邮票等多个品类。

“本次展览不仅是东南与西北文化对话的桥梁,更是沪宁文旅合作的崭新篇章。”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希望观众不仅通过展览领略古代固原作为丝路枢纽的壮阔图景,也能更深刻理解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丝路文化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

展览自7月9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11月17日。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钟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自明朝建立以来,北方一直面临着蒙古各部的军事压力。不同于其他朝代,明成祖朱棣选择将都城迁至北京,这一...
原创 唐... 公元626年,唐朝的皇太子李建成和第四子李元吉骑马来到玄武门,准备前往父亲李渊那儿,揭发秦王李世民的...
原创 霍... 公元前117年的某一天,霍嬗四岁,正跪在父亲霍去病的灵前痛哭。那一天,他哭得撕心裂肺,因自己刚刚才得...
原创 戈...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进入第六个月时,前苏联的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悄然去世,享年91岁。作为这场...
原创 俄... 强国的崛起可能看似并非难事,但要真正实现这种崛起,却需具备多重条件,其中战略纵深显得尤其重要。在国际...
让古籍活起来的文化先锋 当"文化若断流,我辈何以见祖先"的警句叩击心灵,一群学者在2019年金秋擎起了传承的火炬。《群书治要...
原创 国... 历来,英雄人物往往具备两大显著特质:一是视野远大,二是深刻关心社会动向。曾国藩在担任京官时,改名为“...
原创 尚... 1649年,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同年十二月,他率军成功平定广州,并奉命驻守此地,从此成为清朝初期三藩...
原创 宋... 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蓝乔的男子,原籍循州龙川(今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蓝乔的母亲陈氏在怀孕时遭遇了极...
原创 李... 很多人认为,历史人物罗成的原型就是罗士信,或者说,他们是同一个人。然而,关于罗士信的死,正史与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