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元狩四年,霍去病这个一向不拘泥于形式的年轻将军,出乎所有人意料,举办了一场气势磅礴的祭天拜地仪式。这一切发生在距离长城两千多里之外的蒙古山脉,那是一个在汉朝地图上少有记载的地方。年仅21岁的霍去病,刚刚带领他的五万精锐汉军,击溃了匈奴最强的左贤王部队,紧接着一路追击,最终抵达了狼居胥山。在他面前,只有遥远的贝加尔湖在静静地等待。
霍去病凯旋而归,随即被加封为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并列为汉军的最高指挥官。霍去病的晋升速度之快,令世人惊叹。尽管如此,他的履历却异常简洁,只有两个职位:票姚校尉和骠骑将军。那么,作为17岁的少年,霍去病是如何从一个校尉开始,迅速获得破格提拔的呢?
校尉这一职务最早设立于秦朝,是军队中的中层指挥官,通常负责指挥约百人的部队。到了汉朝,汉武帝将校尉视为军队的核心领导之一。他设立了八大校尉,负责不同兵种的管理。比如,屯骑、越骑、胡骑、长水等四大校尉分别指挥不同类型的骑兵部队,其中“胡骑”是由西域优质战马组成的骑兵,“越骑”擅长骑射,而“长水”和“屯骑”也各有其特色。
在西汉的官制中,校尉的级别仅次于将军,然而,与一些名义上的将军不同,校尉通常都有实际指挥的军队。某些校尉的权力甚至超越了某些将军,因为他们掌握的军队更具实战能力。校尉的俸禄为两千石,和郡守相同,属于省部级的待遇。而他们所统领的兵力,一般约在千人左右。在汉朝的后期,一些特殊的校尉职位,如护羌校尉和护乌桓校尉,战时所掌握的兵力甚至达到了数千。这个职位在今天相当于军队中的旅长或师长。
然而,霍去病的“票姚校尉”职位却有着特殊的意义。“票姚”或“票鷂”意味着迅速、敏捷,非常符合霍去病雷厉风行的作战风格。元朔六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便被汉武帝破格提拔为校尉,随大将军卫青两次征战漠南,与匈奴激战。
霍去病的“票姚校尉”职位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统领的是汉军中最精锐的800骑兵。这支骑兵不仅技术精湛,而且霍去病拥有极高的军事自主权。他可以根据战局随时捕捉战机,决定是否出击,这种权力在当时不仅仅是校尉享有,甚至连许多拥有封侯之权的将军也不敢奢望。可以说,霍去病相当于当今的特种作战旅的旅长,他能够脱离主力部队,自行作战,无需事先请示上级。
正是汉武帝与卫青的大胆授权,才成就了霍去病的传奇。霍去病带领这支精锐的骑兵,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斩杀了两千多名敌人,包括匈奴高级将领和单于的亲戚。凯旋之后,汉武帝为其颁发了褒奖,并封其为“冠军侯”。元狩二年,霍去病仅19岁便被加封为骠骑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卫青。
霍去病的“票姚校尉”职位,在整个汉朝都独一无二。这个职位让他掌握了汉军的精锐力量,并且享有高度的军事自主权。这一切与霍去病的年龄和个人魅力相得益彰,是天作之合。而汉武帝的独到眼光和大胆决策,也正是成就了这个少年将军的辉煌一生。霍去病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胆略,在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世之功,封狼居胥山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勋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