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起杀心!刘伯温:我有一字不会写,朱元璋:免死
创始人
2025-09-20 20:02:55
0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功臣和智者为国家兴衰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要提到最为著名的谋士,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元末明初的刘伯温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刘伯温与明太祖朱元璋之间的关系,因其复杂而富有戏剧性,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尤其是在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开国功臣们进行了残酷的清洗。在这个令人心寒的决策前,朱元璋表现出的杀机与决断,似乎只有刘伯温才能真正洞察其中的深意。

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刘伯温应朱元璋之邀进入明朝大计。他在上书中提出了“时务十八策”,一时间受到极高的重视,朱元璋对此十分青睐,因此将其任命为首席谋士。面对当时复杂的局势,刘伯温运用自己的智谋,为朱元璋设计了两线作战,逐个击破敌对势力的策略。朱元璋对此赞同,成功地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对手,奠定了明朝的基础。

在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初创的明朝中,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实力雄厚,但朱元璋对权力过于集中的局面心存忌惮。为了保持政治平衡,他故意让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快速崛起,利用二者的相互牵制。然而,随着淮西集团的重要武将相继被朱元璋铲除,他也开始对刘伯温这个潜在威胁产生了警觉,暗自准备想要“处理”刘伯温。

刘伯温(刘基)博学多才,精通天文与兵法。他帮助朱元璋平定了四方的叛乱,朱元璋甚至多次将其比作古代名将“子房”。在中国的民间,广泛流传着“诸葛亮三分天下,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正因为刘伯温的聪明才智和威望,加上朱氏王朝的建立,朱元璋很清楚,刘伯温的存在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猜忌之心日益加重,再加上胡惟庸的挑拨,他最终决定下令铲除这位得力肋将。第二天早朝时,朱元璋准备找刘伯温算账,恰巧刘伯温迟到了,这让朱元璋心中怒火中烧,便以此找茬质问他迟到的原因。刘伯温却淡定回应,称因为一个字不会写,所以耽误了时间。

朱元璋听后感到好奇,心想此等博学之士竟然也会有不懂之字,便询问具体是哪个字。刘伯温答道:“区区赦字耳”,朱元璋听到此话,心中暗自得意,决定借此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便挥毫书写“赦”字,递给刘伯温。然而刘伯温却立刻跪下,称谢朱元璋对他的宽恕,妙趣横生的一幕令朱元璋意识到自己被刘伯温设下了圈套。

朱元璋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不小心中了刘伯温的计谋,然而身为皇帝,在满朝文臣武将的注视下,他无奈之下只能暂时放下对刘伯温的追究。最后,刘伯温选择主动辞去官职,回到青田的故乡,过上了隐退的生活,暂时远离了权谋的斗争。虽然刘伯温躲过了一次杀机,但最终仍然未能逃脱朱元璋的阴影,留下了令人惋惜的历史画面。

参考资料:《刘伯温传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还在社会变革和民族思想解...
百年档案里的“入党誓词” 杨代云 1925年8月29日印发的《上海区委通告枢字第二号——介绍同志入党及入党仪式问题》,在完成公...
原创 这...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906期。在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9月27日举行的授衔仪式上,许多开国...
原创 历... 当年,穿越剧风靡一时,其中《步步惊心》可谓是一部经典之作,剧中的马尔泰若曦一角早已成为荧屏上难以忘怀...
原创 秦... 引言 南宋时期与清朝的情况有一些相似之处。慈禧太后在战败后被迫和解,求得暂时的安稳,而南宋则是选择...
原创 上... 上世纪50年代,以北京市副市长兼明史学家吴晗为首,联合邓拓、郭沫若等一批知名学者向国务院上书,提议开...
原创 大... 在清朝时期,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尤其在边陲地区,少数民族的势力与满清政权的关系一直较为紧张。满清...
俄罗斯“锆石”和“玛瑙”再次同... 俄罗斯“锆石”和“玛瑙”再次同时升空飞向乌克兰,这个场面估计相当震撼。 此前的3月25日,就有消息说...
原创 世... 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一处静谧角落,李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家族记忆的稀世钱币 —— 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
原创 朱...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诗句,诗中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