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1月14日,清朝与沙俄签订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中俄《北京条约》。根据这一协议,中国正式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总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沙皇俄国。此举意味着东北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易手,此后再也没有机会收复。沙俄对此地的觊觎如同猎食的猛兽,始终不肯放弃清朝的领土,仿佛清朝的 vast territories 是一块美味的猎物,令人垂涎不已。随之而来的,是1864年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进一步侵占中国新疆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项协议将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的区域彻底割占。直到清朝在1911年灭亡的那一年,沙俄甚至还策划了外蒙古的独立,并占领了唐努乌梁海等地。
有趣的是,在沙俄不断扩展其领土的过程中,东北亚却存在一个小国,朝鲜,毫发无损。相较于沙俄的狼子野心,朝鲜撑起了一片安宁之地。沙俄在1860年达成的《北京条约》后,与朝鲜建立了接壤,二国之间的边界线只有短短15公里,这不由得让人疑惑:沙俄为何没有将朝鲜半岛一并吞并?
首先一点是,朝鲜的土地虽小,但却人口稠密。1850年时,朝鲜半岛上的人口已高达1700多万,而其总面积仅为20多万平方公里。相较之下,沙俄的领土尽管辽阔,然而总人口仅为8450万。尽管中国的人口超过4亿,但在边疆地带,尤其对沙俄而言,人口稀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使得沙俄对侵占一个面积小而人口众多的朝鲜并没有太大兴趣,反倒是更愿意将目光投向清朝那广袤且人烟稀少的边疆地区。沙俄此时正致力于扩展他们的领土,因而清朝的丰富土地成了他们眼中理想的猎物。
其次,朝鲜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沙俄如果真心想要侵略朝鲜,绝非易事。想象一下,远道而来的俄军若想征服朝鲜,未必能轻松如愿。即便他们成功占领领土,也并不意味能够长久维持统治,朝鲜人民或许会展开反击,甚至进攻俄国远东地区,这无疑是一场不可小觑的战争。
第三个原因在于,朝鲜当时由于与清朝的纽带关系,被看作是中国的附属国。若沙俄试图占领朝鲜,势必与清朝发生直接冲突,这一点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就可见一斑。随着甲午战争之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沙俄侵占朝鲜的机会变得愈发渺茫。1904年至1905年间,沙俄与日本展开的日俄战争更是使沙俄在朝鲜半岛的计划面临失败,最终两国为争夺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绞尽脑汁。
时光荏苒,1917年沙俄的覆灭使得沙俄再也没有机会涉足朝鲜,而随着苏联的建立,苏联则对朝鲜展现了友好态度,与早期的侵略完全不同,始终没有出现侵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