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15日,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上,济南军区代理司令员兼政委、开国上将王新亭的表现深深打动了毛主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当时感慨地说:“王新亭同志风格高尚,顾全大局,应该表扬,这是在党的会议上主动让贤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如此感慨并高度评价王新亭呢?这还得从会议上中央委员的选举说起。大会开始后,按照议程,代表们开始酝酿并提名军队代表团的中央委员人选,并举行了第一次预选。王新亭作为济南军区的代理司令员,地位显赫,自然进入了候选名单。
然而,当候选名单送到毛主席和政治局的桌前时,他们感觉军队的中央委员人数偏多,而一些地方的老同志功劳突出,却未能入选。于是,政治局决定在军队候选人中减去两个名额,转而让给地方的同志。
实际上,增加人选的工作相对简单,但减少人选却十分棘手。毕竟,所有的候选人都是经过军队代表团充分讨论和研究的。于是,军队代表团团长刘伯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感觉无论去掉谁,都显得不太合适。然而,王新亭听说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找到了工作人员,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名字划去,名额让给地方的同志。
工作人员对此感到惊讶,连忙反复确认是否真的是自愿放弃名额。得到了王新亭的肯定答复后,他们才将此事报告给了刘伯承。刘伯承听后深感震撼,认为王新亭的这种精神非常难得,于是他便立即向毛主席做了汇报。
毛主席听后十分欣慰,对王新亭的风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感慨道:“王新亭同志风格很高,顾全大局。”他的评价也充分体现了对王新亭高尚品德和格局的认可。
1958年初,毛主席下基层视察,专列停靠济南时,他特意在车上接见了王新亭和山东的几位同志,并与大家共进晚餐,谈话气氛十分融洽。在晚宴上,毛主席笑着提起了王新亭在八大会议上“让贤”的故事,再次在大家面前表扬了王新亭,称赞他有格局,有风范,并号召大家要向他学习。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王新亭在八大上主动放弃中央委员名额的事记忆犹新,并深感敬佩。这一切,当然也与刘伯承的举荐和支持密不可分。当时,刘伯承作为解放军代表团团长,他向毛主席报告了王新亭的这一举动,否则毛主席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一事。
王新亭的军旅生涯堪称辉煌,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都凭借着出色的才干取得了显赫的成绩。除去他的自身努力,军旅生涯中也得到了许多老首长的关照,而刘伯承便是他的贵人之一。早在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为了加强团结,中央决定成立红军大学。刘伯承担任了红军大学的校长,而当时担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的王新亭,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成为刘伯承的下属。
在共同工作时,刘伯承发现王新亭不仅擅长政治工作,军事素养也十分出色,而且人品高尚,官德深厚,两人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王新亭一直在刘伯承的手下工作,先后担任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长和386旅政委。他与陈赓搭档,参加了刘邓指挥的多场战斗,屡屡打出威风,取得了显赫战果。
特别是386旅,在抗日战场上给日军造成了极大打击,令日军恨之入骨,甚至将“专打三八六旅”字样写在坦克和装甲车上,誓言要复仇。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王新亭才与刘伯承脱离指挥关系,归属徐向前指挥,但他们之间的战友情谊始终没有消退,岁月悠悠,依然深深铭刻在彼此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