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一位年轻的新四军旅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葬身于大海之中。然而,不久之后,他的身影却神秘地出现在遥远的延安,甚至即将接受毛主席的接见。这一切看似匪夷所思,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但就在接见的前夕,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却从他的身上搜出了一把消音手枪。随即,他被当场逮捕。那这个自称田守尧的人到底是谁?为何他会被抓?真相究竟是什么?
1、故人归来
1943年,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最为关键的时刻,日军的行径愈发疯狂,显现出一种“鱼死网破”的绝望态势,这使得抗日力量的行动变得愈加艰难。尽管如此,中共中央依然坚决指示各部队派遣干部前来延安接受培训,许多干部按时抵达了延安大本营。
在这些干部中,毛主席尤其关注一位新四军的旅长——田守尧。田守尧不仅在新四军内部享有极高的声誉,还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得知他将到达延安,毛主席亲自指示要立刻接见他,想要与这位英勇的战士见面。
此时,负责接待和安排行程的陈泊,时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侦探科科长,听说毛主席有这样的安排,他将这件事牢牢放在心上。
终于,在1943年6月,一名自称田守尧的人抵达延安。陈泊负责接待这位“田守尧”,然而在见到他的一瞬间,陈泊凭借自己多年培养的反侦查经验,心中顿时升起了几分疑虑。虽然他和田守尧并不熟识,但凭直觉,陈泊认为这名“田守尧”身上有些不对劲。尽管他没有确凿的证据,陈泊依旧决定进行进一步调查。
毛主席却并不知情,他仅听闻“田守尧”已到延安,便立刻安排了会面,期望见到这位战场上的英雄。
2、不对劲的他
接到毛主席指示的陈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他看来,既然毛主席已经安排了见面,他就必须确保所有的程序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然而,出于多年的情报工作经验和保卫毛主席安全的责任心,陈泊决定对这个“田守尧”进行细致的盘查。
在简单的身份核实过程中,田守尧并未表现出任何异常。然而,陈泊的怀疑并未消失。毕竟,按照规定,从延安发布通知到各部队的时间已经过去三个月,但田守尧却在如此晚的时间才到达延安。尽管有些人可能会解释为路途遥远,时间稍有耽搁,但陈泊特意向沿途各个部队进行核实,却没有找到任何田守尧经过的记录。
考虑到延安大本营的安全需要,尤其是防止日军的渗透和袭击,陈泊决定进一步查验他的身份。他以检查的名义要求田守尧出示通行证和介绍信,然而田守尧却含糊其辞,说自己将这些文件弄丢了,并显得有些防备。
陈泊虽然表面上宽容地表示可以补办,但心中的疑虑更加深重。介绍信对于延安来说至关重要,而田守尧对这一基本文件的失误和不自然的反应,让陈泊深感不妙。于是,他决定将这名“田守尧”暂时隔离,并进行详细搜查。
果然,经过仔细检查,陈泊从田守尧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了一把消音手枪,这无疑让他更加确信这个人并非他所声称的田守尧。
3、真相
在发现异常后,陈泊凭借多年的情报经验,立即开始对这名伪装成田守尧的人展开问讯。他冷静地问道:“这是什么?为什么你身上会有消音手枪?”
那人毫无惊慌,面不改色地答道:“哦,这是我在路上从特务身上缴获的,留着防身,是要上交吗?”
陈泊心头一动,心中已经起了疑问,他继续敷衍道:“不需要上交,你先填个表。”在递给他一张表格后,这人顺手拿起笔,开始填写。
然而,当他写到“田守尧”三个字时,陈泊注意到他的笔迹与之前的完全不同。于是,他迅速抓住他的手,质问道:“你写字的方式怎么变了?你真的叫田守尧吗?”
那人显得有些不自然,急忙解释:“可能因为之前受伤了,写字不方便。”他试图挣脱陈泊的手,显得有些不安。
但陈泊并没有放过他,他早听说田守尧是个左撇子,而这个人显然并不是。冷酷的目光中透着审问的决绝:“撒谎,田守尧是左撇子,你到底是谁?真正的田守尧在哪儿?”
在强烈的压力下,这名伪装者终于崩溃,低下了头,放弃了挣扎。他承认了真相:原来,在党中央发布命令之后,汪伪政府便得知了这一消息,并策划了一个完美的替代计划——“狸猫换太子”。
为了能够摧毁延安根据地,敌人设下了埋伏,企图置田守尧于死地,并找到了一个与田守尧外貌相似的人进行卧底训练。这个人便是田守尧的替身。真正的田守尧在三月中旬的行动中,被日军巡逻艇发现并追击,最终为了保护其他同志而壮烈牺牲,尸体沉入大海。
而那个假冒的田守尧终于成功抵达延安,差点混淆视听,见到毛主席。如果不是陈泊的细心观察,他几乎就能蒙混过关,带着死去的英雄的名字与毛主席见面。
得知真相后,毛主席深感痛惜,不禁为田守尧的英勇牺牲而心痛,同时对敌人暗藏的阴谋感到愤怒。他立即下令要严惩这个伪装者,以安慰田守尧英勇献身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