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韩国是一个迷之自信的国家,总是喜欢自卖自夸,尽管韩国只是一个小国家,但是几乎所有韩国人都觉得自己的国家很强大,哪怕是总统也不例外。
李在明
6月4日,韩国新总统李在明自豪地宣称:韩国是唯一成功实现工业化与民主化的国家,坐拥世界第十的经济规模以及第五强的军事力量,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网站截图
那么韩国总统的这份自信背后,究竟是实力的坚实支撑?还是被精心构筑的幻象?
图源网络
高调宣言下的经济与军事“肌肉”展示
从经济层面审视,韩国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其人口约5200万,人均GDP接近3.6万美元,已然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韩国街头
韩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在工业科技领域成绩斐然,汽车行业中,现代-起亚汽车集团实力强劲,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2024年全球销量超723万辆,美国市场贡献了170万辆,增速超10%,且在电动汽车平台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前沿领域研发实力突出。
现代汽车
造船业方面,韩国与中国、日本并称世界造船三强,在高附加值船舶建造如液化天然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优势显著。
2023年在全球LNG运输船订单中份额超80%,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份额超40%,半导体领域更是占据全球霸主地位,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份额超70%。
LNG运输船
三星在逻辑芯片代工领域仅次于台积电,2024年实现3纳米制程技术量产,基于这些卓越成就,李在明将韩国经济实力定位为全球第十,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
然而,当话题转向军事领域,那份底气十足的宣言却如同撞上了冰山,李在明列举的数字乍看震撼:常备军60万、坦克2200辆、军舰220艘、战机1600架。
图源网络
可这些光鲜数字经不起细究,韩国国防白皮书及相关分析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现实:60万大军中,实际能立即投入战场的力量被指可能不足一半,大量新兵需接受长达一年的系统训练,期间主要作为预备力量。
装备库同样充满水分,看似庞大的2200辆坦克部队,尖端K系列主战坦克仅约400辆在役,其余多为老旧型号,难以匹敌现代战场需求。
战机
空中力量看似覆盖了F-15、F-16乃至F-35等先进机型,但真正形成体系化战斗力的核心,目前仍严重依赖那批尚在磨合、后勤保障受制于美的F-35战机。
韩联社等媒体多次指出,美方对F-35关键技术的出口管制,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更致命的隐患埋藏在指挥体系深处。
F-35
依据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及联合司令部运行机制,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至今仍掌握在美韩联合司令部手中。
这意味着,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其“开火按钮”并不完全掌握在韩国人自己手里,军队国家养,行动却要看人脸色,这种结构性依赖是李在明宏大宣言中刻意淡化的灰色地带。
士兵
悬在韩国头顶最现实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疑是近在咫尺的朝鲜,朝鲜虽然经济困顿,但其密集部署在边境、射程覆盖首尔都市圈的庞大火箭炮部队。
以及日益成熟的核打击能力,构成了无法忽视的“非对称优势”,首尔距离非军事区仅40余公里。
图源网络
一旦冲突爆发,这座千万人口的经济心脏将在瞬间沦为火海,任何先进坦克或战机,在这种饱和打击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结语
韩国寻求大国地位无可厚非,但要是不能正视自身在核力量、装备自主、战时指挥权以及致命地理劣势上的根本性短板。
图源网络
任何超越实力的自信宣言,终将如泡沫般消散于东北亚的凛冽寒风中,大国崛起,终究还是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积累,而不是精心编织的幻梦。
信源:
新民周刊2025-06-11李在明:搬回青瓦台,还要大搞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