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大型玻璃窑炉废气治理项目
项目背景
某玻璃制造企业位于华东地区,拥有两条日产量达300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随着环保标准日益严格,企业原有的废气处理设施已无法满足最新排放要求,急需升级改造废气处理系统。该项目总投资约1200万元,于2021年3月启动,同年10月完成调试并投入运行。
废气成分及来源
该项目的废气主要来源于玻璃熔窑燃烧排放,具体成分包括:
二氧化硫(SO₂):主要来自燃料中的硫分及原料中的硫酸盐分解,浓度范围800-1200mg/m³
氮氧化物(NOx):高温燃烧产生,浓度范围1200-1800mg/m³
颗粒物:原料配料、熔制过程产生,浓度150-300mg/m³
氟化物(以HF计):原料中含氟矿物分解产生,浓度20-50mg/m³
氯化氢(HCl):原料中氯化物分解产生,浓度30-80mg/m³
废气温度为300-400℃,具有高温、高湿、腐蚀性强等特点,处理难度较大。
处理工艺流程
针对该项目的废气特点,设计采用"SNCR脱硝+余热锅炉+干法脱酸+布袋除尘+湿法脱硫"的组合工艺:
SNCR脱硝系统
:在熔窑适当位置喷入尿素溶液,在850-1100℃温度窗口内将NOx还原为N₂和H₂O,脱硝效率可达40-60%。
余热利用系统
:高温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热量,产生蒸汽用于厂区生产,同时将烟气温度降至约200℃。
干法脱酸系统
:在反应塔内喷入消石灰粉,与烟气中的SO₂、HF、HCl等酸性气体反应,去除效率可达60-70%。
布袋除尘系统
:采用耐高温覆膜滤料,过滤精度高,确保颗粒物排放≤10mg/m³,同时捕集未反应的脱酸剂。
湿法脱硫系统
: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效率≥95%,确保SO₂排放≤50mg/m³。
系统还设有在线监测装置,实时监控排放数据并传输至环保部门。
最终效果
项目投运后,经第三方检测,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3-2011)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颗粒物:8.5mg/m³(标准限值20mg/m³)
SO₂:38mg/m³(标准限值100mg/m³)
NOx:280mg/m³(标准限值400mg/m³)
HF:2.1mg/m³(标准限值3mg/m³)
HCl:8.7mg/m³(标准限值30mg/m³)
系统运行稳定,年减排SO₂约1200吨,NOx约800吨,颗粒物约200吨,同时余热锅炉年节约标煤约5000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