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天阳 本报特约记者 赵 博 编者的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环球时报联合八家抗战纪念馆以“八大纪念馆里的抗战故事”为题推出特别报道,每位负责人挑选出一件最能代表纪念馆、凝聚伟大抗战精神的文物,讲述其背后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历史。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讲述者: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
陈毅、粟裕等同志1938年夏天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经江苏省委批准,于1985年9月建成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在馆藏所有珍贵文物中,纪振纲曾用来招待陈毅的茶杯,是最具代表性和革命意义的文物之一。
陈毅“三顾茅麓” 这只茶杯是我们馆内一件非常重要的展品。它见证了当年陈毅司令员“三顾茅庐”拜访茅麓茶厂经理纪振纲的历史时刻。当时,纪振纲正是用这只茶杯,沏上自己茶厂生产的茅山本地茶,接待了陈毅司令员。
茅山一带是苏南地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民族资本家和实业家较为集中的区域,纪振纲是其中一名代表。他来自湖北英山县,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来到苏南,在当地创办企业。自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日军从上海登陆,短短4个月就攻陷了南京,局势非常严峻。当时的苏南老百姓,对我们中国人能否战胜侵华日军,内心是充满焦虑的,这种情绪也影响到很多实业家。
1938年五六月份,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以及先遣支队先后抵达苏南茅山地区。陈毅司令员曾三次登门拜访纪振纲:第一次不肯相见,第二次纪振纲不在,直到第三次才终于相见。起初,纪振纲并不信任新四军能够在此地战胜日军。在与纪振纲的交谈中,陈毅深入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抗日战略与政治主张,以及坚决驱逐侵华日军的决心。这次谈话激发了纪振纲作为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热情。他认识到,在如此艰难的时刻,必须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纪振纲带头为新四军捐赠粮食、衣物、钱款和枪支弹药等,并与陈毅结下深厚友谊,成为茅山抗日根据地著名的爱国民族资本家和新四军统战典范。
纪振纲曾用来招待陈毅的茶杯
新四军的三个制胜法宝 新四军在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过程中,既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又灵活运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成功凝聚了大量心怀民族大义的民族资本家、实业家和广大群众,形成共同抗日、团结抗战的局面。这是陈毅司令员带领的新四军在创建茅山根据地过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因此,从纪振纲和这只茶杯的经历说起,其意义深远:我们的抗战不仅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战,也不只是敌后抗战,而是一场全民的、广泛的社会抗战,必须将全社会力量凝聚起来。
从1938年5月至1939年5月,短短一年间,新四军在苏南及茅山地区进行了大小战斗数百次。这些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新四军能够在苏南立足有三大法宝:首先依靠的是军事上的胜利;其次,凭借严格规范的群众纪律赢得了民心;最后,在陈毅司令员带领下,部队与地方武装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新四军不仅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也是善于自我发展、坚决维护百姓利益的队伍。
从全民族抗战到民族复兴的精神接力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我们要让年轻人牢记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扬民族精神和斗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武力抗争上,更在于以历史的逻辑推动民族持续向前发展,永不停步。这要求我们在文化上、科技上创新,在社会的各领域都秉持创新精神。传承这种精神,是我们赓续红色文化血脉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在此重要时刻,文物承载的意义远超其本身,在诉说历史中可以让更多人认同我们的文化,延续我们的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