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庐山会议期间,蒋介石在会议上接见了国民党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在交谈中,刘建绪问道:“校长,您认为百年之后,谁能取代您的位置?”蒋介石沉思片刻,答道:“能取代我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已经被我枪毙了。”蒋介石口中的“另一个”便是邓演达,一位曾经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坚力量,亦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邓演达曾在民国初年活跃于政界,然而命运多舛。1931年11月,在一次背叛下,蒋介石对邓演达进行了秘密处决。那一天,邓演达被转移出监禁地点,准备送往南京。当汽车驶到南京麒麟门外时,押送的特务们借口车辆故障,强行让邓演达下车。就在邓演达走下车的一瞬间,一颗子弹从背后射来,邓演达应声倒地,鲜血染红了地面。特务们匆匆掩埋了遗体,随后便迅速离去。
邓演达的死讯传开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宋庆龄先生对邓演达的死亡发表了强烈谴责,公开指责蒋介石的卑鄙手段。然而,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谁出卖了邓演达呢?为什么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
在1950年,公安人员在江西景德镇的一个瓷器店里找到了陈敬斋,这位瓷器店老板曾是黄埔军校四期的学员。陈敬斋曾加入中国共产党,但革命信念薄弱,面对国民党的追捕,他决定脱党自保,后来加入了第三势力。从此,他的行为变得越来越不端,且人品堕落。陈敬斋沉迷于奢华腐化的生活,并多次依靠邓演达的接济,过着放纵自己的生活。
邓演达注意到陈敬斋的堕落后,决定将其调离上海,派往福建工作。但陈敬斋拒绝执行命令,心生叛意。他秘密与蒋介石集团接头,提供邓演达的情报,并请求帮助。最终,陈敬斋收到了5万元的资金支持,并答应配合蒋介石。1931年8月,陈敬斋得知邓演达将在上海愚园路为干部训练班作结业讲话,于是他策划了对邓演达的背叛,将他出卖给了蒋介石。邓演达被捕后,蒋介石多次亲自与他会面,尝试拉拢他,但邓演达坚决拒绝,毫不动心。蒋介石认为,若不将邓演达除掉,日后他必定成为威胁。于是下令将邓演达秘密处决。
邓演达之所以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源于他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表现,他深得孙中山的器重。作为辛亥革命的元老,邓演达不仅在国民党内拥有极高威望,还多次公开抨击蒋介石背叛革命,力图继续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蒋介石深知,如果放过邓演达,必定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在邓演达被秘密处决后,国民党内外的反应极为强烈,众多将领和黄埔军校的学生纷纷为邓演达求情,希望蒋介石能够网开一面,但蒋介石依旧狠心下令执行死刑。
邓演达的死讯一经公布,震动了整个社会。蒋介石残忍打压革命力量的真面目暴露无遗。而邓演达的陵墓如今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的灵谷寺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旧承载着这段历史的沉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