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展该让观众看什么(艺坛走笔)
创始人
2025-08-17 06:00:43
0

陈振濂

从书斋走向展厅,深刻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展厅时代,书法展览应该让观众看什么?

早在25年前,我便发表论文研究“书法展览”这一新命题,认为应时代需要书法家必须作出适应性调整。但呼吁归呼吁,20多年来,书法界每举办一个展览尤其是个展,上午开幕式展厅人头攒动,下午却门可罗雀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展厅文化”的新思维、新立场并未深刻影响书法家原有的习惯认知和行为选择。很多时候,书法展览是表现书法家自己,而很少考虑观众怎么接受。

“写得好”就一定“展得好”或者让观众叫好?书斋时代的确是这样的,但展厅时代就未必如此了。书斋文化造就了“品味型”的欣赏方式,书与人相互作用;展厅文化则造就了“直观型”的欣赏方式,讲究快速进入,展品也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因此,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作品艺术水平不差,但由于展品内容或形式单调重复而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于是获得的评价并不高。所以,书法展览是否精彩好看,不光是写得好不好的问题,还要充分考虑观众观展感受,对展览有清晰的定位。我曾反复呼吁要“反惯性书写”,拒绝简单抄古诗,反对千篇一律地重复展品格式种种,目的就在于此。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展厅文化,书法展览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于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我曾强调“主题先行”“形式至上”“技术本位”。主题和形式,都是针对展厅发声的。多年的学理思考,也体现在我的书法创作和日前举办的个展中。该展以“古学新知”为主题,重在尊“古”而知“新”,并从创作科研、“分类”创新等角度进行展示,体现对书法创作和书法展览的研究。展览划分出“主体的书法·抒情”“阅读的书法·记事”“视觉的书法·赏美”“吟诵的书法·文学”四大功能板块。这个功能分类,是过去书法家很少去思考并发掘的,却是当下“书法美学”“书法哲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进而言之,这样的展览模式是否更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虽有学术把握但在现实中仍未可知。

为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还配合展览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和科研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的切入主题是“展览”,大家围绕“策展与办展:今天的书法展览应该让观众看到些什么”展开思辨。科研报告会的切入点是“创作”,我就《创作是什么——历史视野下当代书法创作实践、分类模式与未来展望》展开论述。由此引出学术界同行们的不断追问:你认为的书法展览的优秀指标在哪里?我想,检验基本的个人风格语言、突出个性和独特的探索路径、寻找个性以外的变化与创新能力、追究书法主体之内的思想和意义表达、探索书法本体以外的艺术与表现等,都值得深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今早路过菜市场那条窄路,好家伙,堵得水泄不通。我骑着小电驴在中间挪腾,抬头一瞅,最前面卡着辆银灰色代...
原创 张...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创作的北宋界画,被誉为稀世珍宝。这幅画横跨近千年的传奇历程,是一部关于艺术与历...
原创 她... 1946年,周恩来对《纽约时报》记者李勃曼说:“我的岳母,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老红军们都敬重她!” ...
原创 王... 王莽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可不怎么好。士大夫觉得他背君篡国、不忠不义;地主豪强觉得他不切实际、断人财路;...
原创 秦... 标题:秦国战书震撼晋国:三言尽,晋人心惶惶 xxxxxxxx-xx-xxxx:xx发布于xx 在历...
原创 清... 清朝是大统一王朝,前期的几任皇帝都有着伟大的功绩,将清朝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巅峰。而清朝之所以可以如此...
原创 排...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肖李大队利用冬闲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农民们在县城西郊火车站附近开挖...
原创 重... 前言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相识是在20年代中叶,当时正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在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北伐的...
原创 高... 唐朝是一个包容的王朝,历代统治者都倡导凡是人才皆可为我所用的理念。在唐军中,来自的将领也不乏少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