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个包容的王朝,历代统治者都倡导凡是人才皆可为我所用的理念。在唐军中,来自的将领也不乏少数,他们为大唐的边疆开拓及帝国的稳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唐玄宗时期的名将高仙芝便是这样一位人物。
高仙芝,高句丽人。高仙芝年少时随父亲高舍鸡来长安去安西从军,二十几岁时因战功被封为游击将军。其先后在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但都未受到重用,直到夫蒙灵察任安西节度使,开始重用他。
公元741年,碎叶城的达奚部反唐,唐玄宗命令夫蒙灵察前去平叛,夫蒙灵察就派高仙芝带两千精锐骑兵前去征讨。高仙芝一战就平定了达奚,因此一战成名。后来,高仙芝征讨小勃律国,生擒了其国王,开始了名将之路。
公元750年,西朅师国归附吐蕃,高仙芝奉命率兵前去征讨,击破朅师国都城,俘虏了其国王勃特没和吐蕃酋长,高仙芝因此被授予节度使之位。
公元751年,石国王子因高仙芝欺骗石国,于是便暗中和大食联手攻打安西。高仙芝知道后,率兵三万主动进攻大食,深入大食国七百余里,在怛罗斯城与十万大食军主力相遇,打了五日打成了平手。这就是著名的怛罗斯之战。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起兵谋反,唐玄宗命荣王李琬为征讨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率五万新兵防守陕郡。边令诚作为监军,封常清则防守洛阳。
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攻破洛阳,封常清带着退守陕郡,高仙芝接受封常清建议退守潼关。
监军边令诚想到自己曾几次因事请求高仙芝被拒绝,于是就趁着入朝向唐玄宗奏事,参奏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避战。唐玄宗大怒不已,下诏让边令诚带着圣旨和一百名陌刀手前去潼关,将高仙芝和封常清斩首示。
一代名将高仙芝,纵横西域多年,到头来却抵不过边令诚的一句话,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结局,实在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