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肖李大队利用冬闲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农民们在县城西郊火车站附近开挖一条排水渠。
这天傍晚,一个路过此地的农民发现挖排水渠的土层断面颜色有点奇怪,
心中暗想这怎么和自己曾经参加过的当地古墓发掘看到的情形差不多?
原来,云梦县自古以来就是丰腴之地,早在春秋时期,楚平王就让自己的儿子,
即后来雄霸天下的楚昭王在此建城,因此此地又名“楚王城”。
这里从古至今埋葬着许多古墓,一些周边农民有时也会被雇佣干一些发掘前期挖土工作,久而久之他们也逐渐有了一些考古常识……
随即,他立刻报告了考古队,对于排水渠有可能有古墓的消息,上级非常重视,立刻派人前来。
这一勘察不要紧,一下子勘探出了12座古墓!
这些墓葬被按顺序进行了1——12的编号。
在7号墓的墓门横框上写着“五十一年曲阳徒邦”几个字,而云梦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曲阳”。
结合这些信息,专家认为“五十一年”就是秦昭王五十一年,即公元前256年。
从墓葬中出土的陪葬品器型判断,这些墓葬都是秦国古墓。
在发掘到11号墓的时候,大家发现这座墓葬的墓坑比其他的都大,深度为5.1米。
揭开椁室盖板,里面是棺室和头箱。头箱从上至下是铜器、陶器和漆器。
就在清理11号墓的时候,围观的群众踩踏了边土,砸断了墓坑内的棺盖板,
然而就是这个意外,却无意间引发了一个惊天发现!
原来,考古队员注意到一个围观年轻人的鞋底下,沾着一个小竹片。
“都不许动!站在原地!”他大喊一声,震得全场鸦雀无声!
原来,他敏锐的感觉到,这个小竹片不是一般东西,应该是一枚墓中的竹简!
为了怕大家乱走动,再次踩到这些竹简,赶紧大喊了一声!
在那片粘在鞋底的竹片上,竟然还密密麻麻写着文字。
考古队员们小心翼翼的挪开被砸坏的棺盖板,顿时惊呆了!
只见一具人类骨架上散乱地堆满了无数的竹简片,这位墓主人竟然随葬了珍贵的简牍!
这位11号墓的墓主人,打破了以往考古的认知,在棺内发掘的陪葬品多为金银玉等,
越是主人生前喜爱之物,越会随葬于棺内。
那么,棺材内墓主身旁放置如此多的竹简是为何?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在精心的竹简整理过程中,人们后来知道枕于墓主头目的竹简最为重要,是一部秦国的《编年纪》。
也就是记录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事记录。
鉴于竹简的重要性,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的李学勤从北京赶往了云梦县参与竹简整理工作。
当他第一次真正看到竹简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些埋在地下几千年的竹片,字迹竟然清晰如新,简直是个奇迹……
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出土过任何与秦有关的竹简记录,这一次一下子发现这么多,实在是让人惊喜!
云梦县出土竹简共1155片,或单面或双面书写,写满了墨书文字。
这些竹简上的文字,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以前从未想象到的秦国!
同时,也将“暴秦”的印象打破,还给秦代一个历史真相……
云梦秦简的出土,给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这些就连《史记》作者司马迁都不曾有幸见到的真实秦国信息……
秦简的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仅仅一部《编年记》,就可以清晰地看完中国从战国到秦帝国统一的历史!
而竹简中那些完备健全的秦国法律,让我们对“暴秦”再一次产生了疑惑。
秦末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军,打出了旗号是“失期、法皆斩”。
历史许多记载都将秦国的暴政作为引发农民起义的终极原由。
然而,在云梦秦简中我们却读到了这样的法律解读:
“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及诣。水雨,除兴”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为——
拒绝服兵役,罚二副甲胄;延误三至五日,警告;延误六至十日,罚一副盾牌;延误十天以上,罚二副甲胄;如果因雨水等不可抗力因素,免于处罚。
如此以来,何来延误就要砍头的暴政一说呢?
简牍上的法律记载得非常明确,绝非残暴无仁毫无道理可讲,
因此,暴政可能只是一种“托词”,又由于年代太过久远,
秦国的面目才逐渐被后世描绘成了如今的样子……
墓主是一个名为“喜”的人,出生于公元前262年秦昭王四十五年。
死时大约46岁左右,与11号墓主尸骨科学检测一致。
记录中可以看“喜”在十七岁服现役,28岁时报名参加了秦国的统一战争,后来担任县令史(县令属下小吏),主要从事法律与行政方面工作。一直到秦始皇三十年才过世。
这是一个亲身见证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伟大事业的秦国人!
秦始皇之后仅仅三年,秦二世就断送了整个帝国,
后世的君主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抹黑前朝是绝对有可能的……
“暴秦”或许只是反秦人士的一种刻意抹黑手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