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与文化自信,8月2日,在沅江市民政局、沅江市慈善总会支持下,沅江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小非遗传人”竹编扇子制作体验活动,带领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的独特魅力,亲手编织属于自己的夏日清凉。
活动伊始,中心志愿者刘老师通过精心准备的PPT,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生动的“竹编文化之旅”。刘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竹编艺术的悠久历史、鲜明的地域特色、精湛的工艺技法以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智慧。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眼神中充满了对这门古老技艺的好奇与向往,深刻理解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理论知识铺垫后,活动进入最令人期待的实践环节。刘老师现场展示了基础的竹编技法,如何挑、压、绕、编,将一根根柔韧的竹篾巧妙地组合成型。她重点讲解了制作竹编扇面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从扇骨的固定到扇面的经纬编织,每一个细节都清晰示范。孩子们围在老师身边,看得目不转睛,跃跃欲试。
在老师和现场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篾匠”,开始动手编织自己的专属竹编扇面。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竹篾,按照老师教授的技法,全神贯注地进行挑压编织。竹篾在孩子们稚嫩的指尖穿梭、交错,虽然动作略显生涩,但那份专注和认真令人动容。活动现场充满了探索的热情和创造的乐趣。
完成基础的扇面编织后,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自己的作品进行个性化“美化”。他们用彩笔绘制图案。每一把扇子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心血与创意,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散发着竹篾清香的扇子最终成型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绽放出自豪的笑容。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趣味十足的手工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沅江市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小小非遗传人’系列活动,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种’进他们心里。亲手触摸、亲自制作的过程,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体会匠人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不仅仅是做一把扇子,更是播下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中心将持续引入优质的非遗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