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要录》,宋代黄儒著,成书于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是我国首部茶叶检验专著。黄儒,字道辅,建安人(今福建建瓯)熙宁六年进士。《品茶要录》全书约600字。全书共10篇,其中1~9篇论述制造茶叶过程中应当避免的采制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问题;第10篇讨论种植茶树选择地理条件的重要性。作者对于茶叶采制不当对品质的影响及鉴别审评茶的品质方法,提出了10种说法。本书细致研究茶叶采制得失对品质的影响,提出茶叶欣赏鉴别的标准,对审评茶叶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品茶要录》是我国首部茶叶检验专著,原因有三:其一,《品茶要录》的撰写宗旨非常明确,检验的内容、目的及体例均表明它是一本真正的茶叶检验专著。其二,有比较完整的检验方法和手段。对茶叶的色、香、味、形,建立了比较系统和综合的评鉴方法。其三,专业性强。从内容看,主要表现在对制茶工艺的熟知,对审评技巧的把握。从书中内容分析可知,《品茶要录》在汲取传统的茶叶鉴别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之充实和系统化,并强化了茶叶检验的理论阐述。《品茶要录》是茶叶检验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品茶要录》流传甚广。如宋人熊蕃在《宣和北苑贡茶录》中有记载,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等著作中也有引用。《品茶要录》在宋元明清各代均有版本存世,说明此书流传有序,为时人所重。
本文来源:《茶之最》,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