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小冬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我们为什么要画速写呢?
简单说,速写是提升对真实世界感受能力的关键途径。
它不仅是绘画基本功训练中最便捷、高效的方式,更是培养敏锐观察力、感知力与表现力,让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温度与故事的基石。
速写作为基本功训练,其便捷与高效性无可比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难以随时展开大型绘画创作,但速写却能随时随地开展。一支笔、一张纸,无论是街头巷尾的瞬间景象,还是人物的一颦一笑,都能迅速被捕捉下来。这种即时的记录方式,让绘画训练不再受限于时间与空间,大大提高了练习的频率和机会。而且,速写要求在短时间内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能够快速提升绘画者的造型能力和概括能力,为后续的深入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速写对观察力、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进行速写时,需要全神贯注地观察对象,从整体到局部,从形态到神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细致的观察过程,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发现常人忽略的美。同时,速写也锻炼了我们的感知力,让我们学会用心去感受对象的情感、气质和内在精神。在表现过程中,我们将这种感知转化为笔下的线条和色彩,使作品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模仿,更是画家情感与思想的表达。随着速写训练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真实外部世界的感受力会不断提升,能够更加准确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


伦勃朗作品-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伦勃朗曾说:“画画这件事,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要画出万事万物的内在精神。”万事万物,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内在精神。画出了内在精神,就画出了生命的本质,这样的作品才是感人的好作品。速写正是帮助我们挖掘和表现这种内在精神的有效工具。通过速写,我们与对象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试图理解它们的灵魂,并将其通过笔触展现出来。
然而,与大师相比,我们目前在绘画中缺失的最关键部分,正是对事物内在精神的把握。我们见过太多空洞概念、千人一面、徒有躯壳的画作。这些作品缺乏生命力,无法触动观众的心灵。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绘画者缺乏感知力,没有真正去观察和感受对象。更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没有足够感知力的学画者放弃了写生,转而依赖照片进行创作。照片虽然能够记录下事物的形象,但却无法传达出对象的情感和内在精神。长期依赖照片绘画,会让绘画者越来越麻木无感,导致垃圾作品层出不穷。
速写,是我们重拾感知力、回归艺术本质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拿起画笔,用速写去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好,去挖掘万事万物的内在精神,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
西 藏

▲《阿佳拉》 1996年 91x61cm

▲《石渠县的卓玛》1999年 90x60cm

▲《朝拜》 2009年 230x240cm

▲《燃灯节》于小冬 2014年 200x186cm

▲《小僧人》 2016年 150x90cm

▲《角巴措》 2018年 90x70cm

▲《扎西多杰》 2018年 90x70cm
新 疆

▲《阿依莎汗的家人》 2011年 200X186cm

▲《阿依提拉》 2012年 90X70cm

▲《夏热瓦纳和她的狗》 2014年 90X150cm

▲《镜子》 2016年 150X90cm

▲《古丽扎旦》 2019年 90X70cm

▲《塔吉克新娘》 2019年 90X70cm
课 堂

▲《考前班》 2008年 186x200cm

▲《考前班之二》 2008年 186x200cm

▲《高中生》 2010年 186x200cm

▲《装扮》2015年 90X150cm

▲《冬至》2016年 90X150cm

▲《两个十九岁》 2016年 150X90cm

▲《我能加你微信吗》 2017年 150X90cm

▲《雷羊同框》 2019年 90x70cm

▲《着衣的任娜》2019年 90X70cm

▲《临摹委拉斯凯兹 教皇英诺森十世》 2018年 130X110cm
素 描

▲《古丽扎旦》 2019年 38x28cm

▲《凯丽比诺》 2019年 38x28cm

▲《索安本》 2019年 38x28cm

▲《萨尼亚》 2019年 38x28cm

▲《孜亚达汗》2019年 38X28cm

▲《两个小美人儿》 2020年 38x28cm

▲《芭蕾舞演员》2020年 38cmx28cm

▲《太阳神庙的帅哥》2020年 38cmx28cm

▲《巴基斯坦的猛男》2020年 38cmx28cm

▲《项青朝杰》2019年 38cmx2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