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5年,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病重,雍正帝深感痛心,并且希望通过冲喜来挽救她的生命。当天,他便下令晋封年贵妃为皇贵妃。尽管雍正帝对年贵妃深情厚意,倾注了真挚的感情,采取冲喜的措施也未能挽回她的生命。年贵妃去世后,雍正帝悲痛欲绝,他不仅破例为她赐予了敦字的谥号,还决定辍朝五日,令王公大臣披麻戴孝,亲自安排她的葬礼,并下令将她安葬于泰陵地宫,表示百年后会与她合葬。年贵妃是雍正帝一生中最爱的女人,雍正曾为她赋予后宫中最高的荣誉,也展现了帝王最为专一的情感。然而,年贵妃去世仅一个月,雍正便开始针对年家下手,这一切究竟为何?这要从年贵妃的哥哥——年羹尧说起。
年羹尧,字亮工,出生于汉军镶白旗,他的祖父年书富曾是明朝的户部尚书。在清朝入关后,年羹尧的家族投靠了清朝,成为胤禛府的家臣,年羹尧也从此进入了胤禛的门下,成为雍正帝的包衣奴才。年羹尧从年轻时便显露出卓越的才华,他先是以文官身份进入仕途,自幼饱读诗书,年仅22岁就考中进士,23岁就进入翰林院担任七品检讨。26岁时,他奉命赴四川主持乡试,后来逐步晋升,在30岁时已成为礼部侍郎。之后,他开始参与对外事务,并在西部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出任了四川巡抚一职。在年羹尧任职期间,他重整四川官场,严厉打击腐败,处理了大量的军政问题,深得康熙帝的信任与赞赏。 康熙帝大为欣赏年羹尧,任命他为四川总督,并让他负责西北的军事事务。年羹尧不负众望,在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康熙帝因此将他晋升为川陕总督,深信他的能力。此时年羹尧年仅40岁,已成为西部最受重用的官员之一。 雍正帝继位后,年羹尧作为雍正帝的舅舅和重要功臣,得到了更加显赫的职位和荣耀。他不仅被提升,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也得以晋升。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病重时,雍正帝极力安慰和照顾她,可见年羹尧在雍正心中的特殊地位。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荣誉上,还在于对他军事和政治事务的高度依赖。 然而,年羹尧的最高光时刻也正是他最危机的时刻。1723年,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掌控了西北地区的军政大权。尽管刚开始,他在西北平定叛乱时屡遭失败,甚至面临粮草不足的困境,但他最终凭借顽强的毅力成功平定了青海之乱,获得了雍正帝的重奖,并深得雍正宠爱。然而,年羹尧的风头越来越劲,逐渐让雍正帝产生了警惕。雍正开始发现年羹尧的骄纵和傲慢,他在西北的行为开始愈发放肆,权力的膨胀使得年羹尧逐渐犯下了大忌。 年羹尧的失宠始于他在一次觐见雍正时的骄横态度。年羹尧的自负和在朝廷中的强势让许多大臣心生不满,雍正也对年羹尧的态度产生了不满。此时,年羹尧认为自己有功在身,受赏理所当然。他不仅开始干预朝廷人事,还通过提拔自己的亲信来建立自己的势力,逐渐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派系。雍正帝极度反感这种朋党行为,开始意识到年羹尧的野心。 年羹尧的自负和傲慢最终引发了雍正的强烈反应。1725年,年羹尧在一次上表庆贺雍正时,因一字之差将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雍正帝认为这一错误体现了年羹尧的不敬,并因此愤怒不已。雍正帝决定彻底清除年羹尧。虽然年羹尧试图辩解,但已经无法挽回雍正对他的信任。雍正将年羹尧从川陕总督的位置上撤职,调往杭州担任将军,并当面警告年羹尧,不要有反叛之心。 年羹尧在杭州任职期间,依然不收敛自己的行为,甚至让上千名家人随行,居住条件极为奢华,百姓无不惧怕。雍正帝得知后愤怒至极,将年羹尧贬为闲散章京,最终将他召回京城,交三法司问罪。年羹尧被列举了92条罪名,其中三十条为重罪,涉及谋逆等严重罪行。尽管雍正帝仍然心存顾虑,最终在年贵妃去世后,决定处死年羹尧。雍正并未对年羹尧处以凌迟,而是允许他自尽,但年羹尧在最后时刻仍不愿伏法,最终在雍正的劝说下自尽。 年羹尧的死,虽然罪无可恕,但雍正帝在处理年家人时却显得异常宽容。年羹尧的妻子、其他子女大多得以保全,仅次子年富被斩首,长子年熙因健康原因未能幸免。年羹尧的家族,虽然受到了惩罚,但并没有全部被抄家,雍正特地保护了他们的生存权利。年羹尧的死,雍正常常自责:宠之过甚,以至于此。年羹尧的一生中前期辉煌无比,但他最终的结局也证明了过度的自负和权力膨胀终会导致失败。尽管如此,年羹尧在一生中所取得的荣誉和地位,仍然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