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因“红丸案”突然去世,仅在位29天。此后,东林党人如杨涟等推动下,年仅16岁的光宗长子朱由校继位,年号天启,即为明熹宗。尽管明熹宗在位时间仅七年,他却因不理朝政、宠信阉党,导致朝纲日益败坏,进一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明熹宗的能力与品行远未能胜任一位帝王的职责。登基后的种种荒唐行为,证明了当初支持他称帝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明史·熹宗本纪》严厉指责了他的过失:“明自世宗以后,朝纲逐渐腐化,神宗末年已经岌岌可危,哪怕有英武之君也难以扭转颓势。而接下来帝王的庸懦,更是加剧了朝政腐化,使明朝离灭亡越来越近。”
与众多皇帝不同,明熹宗的荒唐并非沉迷女色,而是痴迷木工活儿。若朱由校并非生于帝王之家,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匠人。可是,作为帝王的他,却将精力全放在木工上,毫无治理国家的雄心。这也使他被戏称为“木匠皇帝”或“木匠天子”。

在天启皇帝专心木工时,他最讨厌的就是有人打扰。一旦有奏报来,他常训斥一番,命令自己处理。于是,身边的太监魏忠贤开始假借皇帝之命,做出许多专断决策。久而久之,魏忠贤的权力逐渐膨胀,成为了天启朝的权力象征,严重腐蚀了朝廷的政务。
魏忠贤的崛起离不开熹宗的纵容及其乳母客氏的帮助。魏忠贤本名魏志敏,因生活放纵败光家产,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自宫入宫,改名魏忠贤。进入宫中后,魏忠贤迅速投靠权贵,尤其是熹宗的乳母客氏,并因此改变了命运。魏忠贤与客氏的私通,使得熹宗不再处理魏忠贤与魏朝的争斗,反而对魏忠贤宠爱有加。
一度,魏忠贤通过伪造皇帝的命令,将权臣魏朝发配至外地,甚至逼其自尽。魏忠贤逐渐掌控了宫中的权力,成为熹宗的重要支柱,并开始大肆打压东林党。魏忠贤利用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迅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然而,熹宗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魏忠贤的权力膨胀。相反,他不仅没有制止,还任命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使得魏忠贤与客氏彻底掌控了朝政。魏忠贤的权力到了顶峰后,开始打压东林党,掌控了整个朝政。东林党遭遇了无情的打压,政治腐败加剧,百姓疾苦,而明熹宗却全然不顾,继续专心于木工。

明熹宗的荒唐不仅仅是因为个人嗜好,而是他将国家事务完全交给了魏忠贤等宦官。由于他任人唯亲,未能及时清除朝中腐败,导致明朝政权进一步衰弱。最终,熹宗去世后无子,遗位给了异母弟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崇祯继位后,严惩魏忠贤,最终魏忠贤因罪自杀,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宦官。
参考文献:

《明史》《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