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现1500年前墨迹,这才是真正的北魏书法,别再被碑刻误导了
创始人
2025-09-21 14:31:57
0

学楷书的朋友一定都练过碑刻字帖,特别是唐碑和魏碑。唐碑用笔精致严谨、成熟细腻,它是在魏碑、隋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魏碑是北朝碑刻中存世数量最多、书法水平最高的一类,特别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魏碑书艺格外高超。

学界认为,如果想要提高笔力,绝孱弱之气和枣木之气,就应该多练魏碑字帖,这样才能在写字时流露出“金石之气”,笔画也会变得力道丰沛。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魏碑受刻工影响导致笔法失真,笔画细节被简化或夸张,甚至出现了刻板呆滞的弊病。

魏碑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这其实可以归因于它毕竟是石刻而不是墨迹,因此无法真实再现书者的书写状态,笔画细节处也难以还原。而在1965年,山西大同一座古墓的发现,让世人终于领略到了北魏时期最真实可信的书法,它便是司马金龙墓

此墓是一座贵族大墓,墓主人是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与其妻姬辰,姬辰死于延兴四年(474年),司马金龙死于太和八年(484年),司马金龙出身西晋皇族,后归附拓跋氏,位极人臣,官阶和爵位为“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琅琊康王”。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最贵重的文物便是漆画屏风,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木胎漆绘,正、反面均有图,画面内容主要是帝王将相、烈女孝子、高人逸士等故事传说,取材于《汉书》等,人物旁多有文字题记和榜题。这件文物上是书法用墨写成,与碑刻迥然而异。

屏风文字为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魏体”,起笔多藏锋逆入,收笔略提形成隶书波磔,撇画已见楷书的爽利尖锋,提按转折间可见笔法融合。横画多取平势,中段微拱显弹性,竖画则趋挺直,中锋行笔至末端稍作顿按,无隶书的垂露装饰。转折处方圆兼济。

结构上,字形由隶书的扁方渐趋方正,中宫收紧而外延舒展,左右结构字讲究穿插避让,上下结构字注重比例协调,“隶楷杂糅”的特征,正是北魏书法古今杂形的典型体现。此屏风书法虽为实用书写,却展现出北魏中期书法的过渡性特质,即笔法上剥离隶书的装饰性,强化楷书的功能性,结构上从隶书的扁平松散转向楷书的紧凑规整。

启功称赞司马金龙屏风书法:“北魏墨迹罕存,此屏风笔意真率,可证刻石之方棱者,多为刀工所成,非毛笔本来面目。”,其流畅的笔势与自然的结体,为理解魏碑刀刻与书写的关系提供了关键参照。

这五块屏风如今藏于山西省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馆,是禁止出境的一级文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夏陵为何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 坐落在贺兰山脚下的西夏陵遗址是西夏时期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重大遗存,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
原创 魏... 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一位田姓先生,隐居在饶州鄱亭村,担任村里孩子们的启蒙老师。田先生为人谦和平易近人...
原创 晚... 清朝末期,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和国库的严重亏空,慈禧太后一方面挥霍无度,奢靡成风,另一方面却毫不知晓...
原创 靖...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富庶?提到这个问题,许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光辉灿烂的大唐盛世。然而,如果从经济...
原创 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 曹操的一生虽然伴随着许多争议和黑点,但他所取得...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十文:历史的...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十文:历史的见证者 在钱币收藏领域,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十文是极具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对标三国志,被玩家称为全战+三... 近期,关注游戏圈特别是三国题材游戏的玩家都知道,有一款由大厂制作的游戏“胎死腹中”了,它就是《万民长...
原创 木... 现在我们打磨家具用的都是砂纸,那你知道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去打磨家具的吗?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在大自...
原创 韩... 韩国曾经的“第一公主”朴槿惠,继承了父亲的政治思想成为了韩国的第一位女总统,她一生都在搞政治,最终却...
原创 欧... 断头台,尽管在外形和功能上可能与许多早期的刑具相似,却在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全新的局面:整个法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