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喜马拉雅山脉烟花秀引发众怒,成功艺术家就有伦理上的豁免权?
创始人
2025-09-21 13:32:11
0

这两天,笔者刚刚从青藏高原返沪,带着对那片神秘大地的敬畏之心回到都市,却赫然看到了艺术家蔡国强于2025年9月19日在喜马拉雅山脉实施的最新艺术项目——大型烟花《升龙》

我观看了这场烟花表演的视频,震惊不已。

蔡国强以其大型火药爆破艺术和烟花项目而闻名于世,此次,蔡国强与户外品牌始祖鸟合作,在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5500米)呈现三幕烟花表演。现场视频显示,蔡国强通过火药爆破在山脊点燃烟花,形成所谓的“升龙”动态景观对此,引发了人们的巨大争议。迫于舆论压力,9月21日一早,始祖鸟与蔡国强都公开致歉,表示将依据第三方评估结果和社会各界反馈,展开及时有效的补救行动。

蔡国强《升龙》

争议焦点之一:对环保的担忧与关切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整个烟花爆破表演占地面积较大,整条山脊上都布置了烟花设施。可以想见,在正式燃放之前,布置和施工过程本身就已经有大量人为行为。燃放过程中,烟花会产生噪声、粉尘、外包装、地面埋设的引燃线路等废弃物,尤其是表演中使用了大量彩色粉。主办方称“活动后彻底清理”,当地部门也回应称“目前生态未受破坏”,但高海拔地形复杂,大型废弃物或许可以带走,完全回收碎片几乎不可能。若未出具独立第三方环境评估报告,公众质疑难以平息。

尽管主办方声称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并采取燃放后清理、植被修复等措施,但是,青藏高原环境十分特殊,是生态脆弱区,相比于平原地区,青藏高原上低温少雨的环境会降低生物活性,从而降低分解速度。外来物质可能过了几年还存在,从而加重生态负担。而烟花燃放会产生的硫化物、氮氧化物、金属颗粒物和未燃尽的固体废弃物,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沉降在冰川和土壤中,对下游数以亿计人口的饮用水源构成潜在威胁。不少网友及户外爱好者还质疑巨大的爆炸声和强光可能会惊扰当地的高原野生动物如雪豹、岩羊等,影响它们的栖息、繁殖和迁徙,造成应激反应。这段时间正是当地野生动物积累能量、准备过冬的时期,俗称“贴秋膘”阶段。外界声光刺激会让动物受到惊吓后弃巢,从而影响其生活节奏和繁殖周期。

对于荒野地区,尤其是像喜马拉雅这样的世界级生态敏感区,国际上普遍倡导“无痕山林”的原则。任何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可能引入外来污染的活动,都需要经过极其严谨的科学评估。主办方或者艺术家团队是否进行了充分的环境评估?如果缺乏这些,就会被视为对自然圣地的“消费”和破坏。

克里斯托和让娜-克洛德夫妇的包裹艺术

艺术家克里斯托和让娜-克洛德,这对夫妇以包裹大型地标建筑和自然景观而闻名。他们的项目同样耗时漫长、耗资巨大,几乎每一次都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但关键区别在于,他们的包裹艺术有着极其严格和公开的环境保护与恢复计划,并且所有资金通过出售筹备资料(草图、模型等)自筹,不接受赞助,保证了艺术的纯粹性。项目结束后,所有材料被拆除回收,场地恢复原状。这种对过程的极致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环保争议。

此次艺术活动是始祖鸟发起的探索高山文化系列项目“向上致美”的第三季。品牌的宣传文章曾这样写:“始祖鸟来自高山,秉承户外基因,专注与自然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该行为却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与户外品牌倡导的自然保护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争议焦点之二:是否构成对“神山圣境”的一种亵渎?

喜马拉雅山脉对周边地区的居民而言,并非普通的自然景观,而是具有深厚意义的神山圣境,神圣不可侵犯。但在当天的爆破现场,蔡国强却手持话筒说:“接下来是3000米的彩龙从天而降……后面山上的水彩画,你看两层呢,漂亮‘死了’,这就是祥云哪。”这显然是利用他者的神圣之地来实现自我的艺术表达,而未充分尊重和理解当地文化的核心禁忌,被认为是对当地生态哲学与信仰的冒犯,也就不足为奇。

实际上,在这样的区域实施艺术项目,不仅要获得法律上的“许可”,更需要获得文化上的“许可”。艺术家需要怀有极大的敬畏之心,与当地民众和相关人士进行深度、真诚的沟通,获得了他们的理解甚至支持而非单方面的“征服”或“使用”。

国际艺术界也出现过一些颇具争议性的案例:比如美国摄影师安德里斯·塞拉诺于1987年拍摄的摄影作品《尿中的基督》,是其《侵入》系列作品的组成部分之一。该作品1989年在北卡罗莱纳州东南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后引发争议,同时引发有关艺术自由的相关讨论。

再比如,克里斯·奥菲利创作于1996的拼贴画《圣母玛利亚》,被当时的纽约市长怒斥为“亵渎”,引发了相关团体的强烈抗议。

上述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一个关于艺术、生态伦理和文化尊重的全球性辩论框架。

争议焦点之三:艺术自由与社会责任如何平衡?

一些当代艺术作品因其实施地区、创作过程、所用材料或最终呈现方式,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和伤害,都曾引发巨大的伦理争议。这些案例促使艺术界和社会重新思考艺术创作的边界与责任。

艺术家的使命是挑战边界、提出问题、探索未知。很多时候,艺术的价值正是在于其“越界”的勇气。但是,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应在不伤害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行使。当艺术创作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或对公众的信仰和情感造成伤害时,其“自由”就必须受到限制。艺术不能成为违背普遍伦理的借口。

针对本次喜马拉雅烟花事件,大量网友批评蔡国强表现出一位成功家的傲慢。他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主导对自己作品的解读,将艺术界的学术话语与公众的朴素感受割裂开来;甚至将艺术创作凌驾于某些社会规范或伦理约束之上。西方现代艺术体系自浪漫主义以来,不断强化“孤独天才”“反叛英雄”的叙事成功艺术家常常被期待乃至被“要求”扮演一个特立独行、超越常人的角色。这种叙事本身就会催生和合理化傲慢。巨大的商业成功和声誉将其包裹在一个“过滤器泡泡”中,周围充满赞美和妥协,往往使这些成功艺术家脱离现实感知。最终导致他们忽视某些创作带来的实际后果如环境破坏、文化伤害,陷入自我神化的陷阱伦理盲区

撇开环保与文化禁忌这两个话题,蔡国强此次爆破表演,无论是烟花的空中造型,还是整体创意,都是乏善可陈,毫无创新与亮点,甚至非常媚俗。这或许就是他过度自信导致沉迷于成功的公式,不断自我重复,失去创和反思的动力,最终被自己的傲慢所禁锢。当傲慢从“捍卫创作的盾”异化为“漠视责任的刀”时,它就背叛了艺术本身具有的联结人性、批判反思的深层价值。

眼下,蔡国强喜马拉雅烟花事件,已经超越了艺术圈,成为一个公共话题事件之所以发酵,正是因为它触碰了当代社会发展中几个最敏感的神经:全球化下的文化尊重、人类活动与生态保护的边界以及艺术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权利它迫使人们思考:艺术的边界在哪里?面对共同的生态遗产人类应以何种姿态面对自然?实际上,此次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已经置身于全球性的争议谱系之中,成为关于“艺术边界”的永恒对话的最新一章。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伦理和责任困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博士茶馆哲宁老师:在 GEO ... 在数字营销的浪潮中,博士茶馆哲宁老师始终站在前沿,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个新兴趋势。 2025 年 9 月...
原创 上... 上海解放后,抗日英雄谢晋元遗孀带着4个儿女流落街头、走投无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一封求助信,递给...
原创 抗... 说起李云龙,许多人第一反应会联想到电视剧《亮剑》中那个正直刚强、充满正义感的主角。然而,在真实的历史...
内蒙古文物浙江“出差记”:草原... 中新网杭州7月12日电(林波)7月12日,在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件来自内蒙古的辽代“折肩...
原创 盘... 前秦的天王苻坚,可以说是十六国时期最为英明的君主之一。在他在位期间,他成功地统一了整个北方,强盛一时...
原创 美... 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起源较早,尤其在早期,个人奋斗的精神、对自由的向往以及“无政府主义”的理念得到了广...
原创 “... 徐干是“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汉献帝初期,曹操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由于徐干...
原创 康... 康熙无疑是清朝入关后的最具成就的皇帝之一。自从继位开始,他便展现了非凡的进取精神。年轻时,他智勇双全...
原创 统... 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常常让人难以想象。锦衣玉食、权力至上,似乎已无法准确形容他们的奢华与享乐。后宫佳...
原创 首... 1952年,皖南与皖北两行署合并,正式成立了安徽省,省会定在了合肥市。而在安徽省建省后的初期,首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