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造”陶瓷畅销欧美:看山西高陶如何把小盘子做成大产业
创始人
2025-09-21 11:31:02
0

当消费者把玩着纹路精致的陶瓷冰箱贴,当洗碗机里的餐盘经历180℃高温蒸煮仍完好无损,当忻州本地原料经过智能生产线变成出口欧美市场的精品——山西高陶正以多元创新方式,让传统陶瓷“潮”起来,用“工艺、创新、共赢”的闭环,在能源大省走出了一条陶瓷产业的差异化之路。

选址忻府:三大优势埋下“逆袭伏笔”

“选择忻府,不是偶然,是算准了能源、原料、劳动力这‘三本账’。”山西高陶总经理孔祥琳在采访中,一语道破企业扎根忻府区的核心逻辑。作为江苏高淳陶瓷的控股子公司,山西高陶在产业转移浪潮中瞄准忻府区,背后是精准的成本与资源测算。

从能源账来看,陶瓷生产燃料成本占比较高,“在江苏用天然气,一方要3-5块钱,而忻州的焦化煤气原本是空排浪费,我们净化后使用,价格很低。”孔祥琳给出的数据极具冲击力,仅燃料成本就比南方低6-10倍,每年可节省含水、电、气、煤在内的能源支出超800多万元。

原料账同样划算,陶瓷生产的核心原料高岭土、长石等,在忻府区及周边地域储量丰富,无需从南方远距离运输。目前山西高陶每年采购周边地区辅材原料420万元、耐火材料90万元,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带动了本地原料产业链发展。

最关键的劳动力账,让企业筑牢了“生产根基”。“南方招年轻人难,60后、70后是生产主力,40%还是退休留任人员。”孔祥琳坦言,而忻府区本地劳动力充足,且保留了传统陶瓷技艺基础——企业从原忻州陶瓷厂吸纳了大量熟练工,如今300余名员工100%为本地人,工人年均收入超5万元,既解决了就业,又保障了生产稳定性。

生产革命:“机器+手工”破解行业痛点

走进山西高陶的生产车间,你会看到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画面:全自动成型线每分钟产出3个标准坯体,旁边的工匠正用毛笔手绘花纹,进口印花设备精准印出统一图案,喷釉机以精度控制釉层厚度——这种“机器保障效率,手工赋予灵魂”的模式,正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数据来看,智能化改造带来了显著的“提质增效”。过去依赖人工成型,坯体常因手工操作误差出现变形、缺角问题,合格率难以提升,如今全自动成型线合格率提升至99%。传统人工喷釉不仅粉尘大、污染高,釉面厚度误差大,而喷釉机实现了误差不超过0.1毫米,并且极大程度减少了有害气体排放与粉尘污染,最终实现全流程提质增效与绿色生产。

“我们不是要取代手工,而是让手工做更有价值的事。”孔祥琳解释道。企业保留了手工绘制、描金等核心工序,这些工序赋予产品“独一无二”的差异价值——出口欧美市场的餐具中,手工装饰款比机器印花款溢价达20%。同时,全链条的质量管控让产品达到国际顶尖标准:经过1280℃高温烧制,产品热稳定性达“180℃骤冷至-20℃不开裂”,铅、镉溶出量远低于美国加州0.226ppm的严苛标准,成为众多国际餐饮品牌的指定供应商。

人才培养:从“熟练工”到“创新工匠”的蜕变

“一个窑炉工,至少要培训3个月才能独立上岗;一个手绘工匠,没有2年经验拿不下高难度图案。”孔祥琳口中的“慢培养”,正是山西高陶人才体系的核心。企业针对成型、施釉、烧成等关键岗位,打造了“设备操作 工艺标准”双轨培训,通过“师带徒+实操考核”模式,确保员工既懂传统工艺,又会智能设备。

为了激发员工创新力,企业还推出了“匠心新人评选”“创新提案奖励”等机制,年度评选出的“匠心工匠”,不仅能获得荣誉证书,还能拥有晋升优先资格。如今,企业员工队伍稳定,不少人掌握2个以上岗位技能,形成了“一岗多能、人人可创新”的良好氛围。

“我们的员工里,有从企业投产就来的‘老陶瓷人’,也有年轻工匠。”孔祥琳骄傲地说,正是这支稳定且有创造力的团队,支撑了企业上百款异形炻器的量产,其中一款手工手绘的咖啡杯,常年占据欧洲某连锁咖啡店30%的采购份额。

未来布局:让忻州文化“长”在陶瓷上

当年轻人开始追捧“国潮”,山西高陶也瞄准了“文创+陶瓷”的新赛道。“下一步,我们要把忻州的文化‘画’在杯子上、刻在盘子里。”孔祥琳透露,山西高陶正联合企业首席设计师,开发融合忻州元素的文创产品——元好问的诗词将印在书签上,雁门关的轮廓会变成茶杯造型,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将融入茶具设计,甚至还会推出“忻州18景”盲盒,让陶瓷成为“行走的忻州名片”。

除了文创产品,企业还在布局更广阔的市场。孔祥琳表示,企业计划在忻州古城设立体验店,展示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让游客亲手绘制陶瓷,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针对新能源领域,企业还在论证“蜂窝陶瓷”项目——这种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的陶瓷产品,若落地忻府区,将依托当地能源优势,填补华北地区高端蜂窝陶瓷生产的空白。

从企业投产时的单一出口,到如今“出口、内销、文创”三驾马车并行;从依赖传统工艺,到“智能设备+手工匠心”协同发展,山西高陶证明:传统陶瓷不是“老古董”,只要找准定位、拥抱创新,就能在年轻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正如孔祥琳所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生产陶瓷,更是用陶瓷讲好忻州故事,让‘山西高陶’成为一张有温度的产业名片。”

来源:首善忻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从... 标题: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情深意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刘禅作为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所执政...
原创 颜... 在《三国演义》中,颜良和文丑是袁绍麾下最为强悍的两员大将,号称“河北双雄”。其中,文丑曾与赵云在磐河...
朱丽叶·比诺什性感写真美爆了!... 谈到法国著名女星朱丽叶·比诺什,大家一定想起《浓情巧克力》《布拉格之恋》《新桥恋人》《英国病人》等影...
原创 直... 清朝灭亡后,中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以武力为基础的政治力量。这些力量在时间的变迁中,逐步分化成了三大主要的...
原创 古... 在古装剧里,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驿道尘土飞扬,一名骑士背插猩红的旗帜,腰间佩刀、背着密函,策马如...
原创 它... 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相继对中国展开了侵略,涉及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甚至崛起不久的日本...
原创 门... 在中国民间,秦琼与尉迟恭作为门神的形象家喻户晓,每逢春节,他们的画像被贴在千家万户的门上,担负着驱邪...
多维解码湖湘文化“五色”神韵!... 华声在线11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赵瞳铱 通讯员 刘欢)今天,2025中国文学盛典·湖南文学周暨第...
原创 大... 1927年初,第四军进行扩编,叶挺被任命为第十一军副军长,同时兼任第二十四师的师长。独立团也进行了改...
原创 琉... 你知道吗?琉球以前可是中国的藩属国呢!这琉球群岛啊,在历史上可不是个普通的地方,它曾经是个独立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