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陈柯旭
墨舞千年,韵染中原。
9月20日上午,“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第二届国际书法嘉年华”活动周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张海书法艺术馆隆重开启。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书法名家,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书法大家与近二十国在华留学生代表千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美好时刻。
(图源:偃师融媒)
洛阳作为中国书法的主要发源地,承载着汉字演变的完整记忆。此次举办国际书法嘉年华活动周,通过“系列展览”“学术研讨”和“艺海游乐”三大板块交流互动,呈现汉字书法的历史厚度与艺术多样性。这既是一场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双重盛举,更是一次近距离接触文化根脉的唤醒之旅,实现艺术生命力的传承延续。
活动周,特色展览引人注目。除了包括中国近现代已故书坛大家画(造)像暨书法展、首届(1981年)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获奖作者作品特展、中国当代书坛名家论书诗手札精品展等外,还有港澳台及国际展览为观众带来多元文化体验。18个书法篆刻展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令人大饱眼福。
(图源:偃师融媒)
这场文化盛会最大的亮点,无疑是传统与创新的“双向奔赴”。在开幕式现场,八台人工智能书法机器人登场献艺,与中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实时“竞技”。机械臂婉转自如,宣纸上墨韵生动,人工智能遇上书法艺术,展示了科技与传统艺术结合的全新可能。当传统不再是课本上的“老古董”时,书法艺术的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潮流。
文化在于交流,文明在于互鉴。从洛阳到世界,汉字书法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大。当更多人拿起毛笔时,这门古老艺术必将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