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征中最关键一战,毛主席要求三天拿下,一位苗族战士成破局关键
创始人
2025-09-11 21:01:31
0

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甘肃省的俄界召开。会上,毛主席做出了一个果敢的决策,提出要攻占天险“腊子口”,从而为红军北上开辟通道,突破敌人重重围堵。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中的一处重要隘口,这个地方战略位置非常关键,是红军从川西向甘肃南部进军的必经之路。此时,红军正面临着国民党部队的紧追不舍,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突破“腊子口”,势必会陷入困境,无法再前进。毛主席深知时不我待,立即下达了紧急命令:“三天之内拿下腊子口。”

一、天险腊子口

然而,这个“腊子口”并非寻常关口,它仅是一条南北向的小道,长约三百米,宽度也不过一丈。两侧是悬崖峭壁,最陡峭的地方,山崖几乎垂直于地面,形成90度直角,堪称险境。红军若要穿越腊子口,必须通过一座东西走向的木桥,桥下是一条深不可测的石沙河。

在桥的两端,高地上驻守着敌人,搭建了坚固的花岗岩碉堡,驻扎的正是地方军阀鲁大昌的一个营。山顶上,敌人还有约一个团的兵力。红一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在接到毛主席命令后,历经200里急行军,于1935年9月16日下午成功抵达“腊子口”桥下。红军战士巧妙地利用山脚岩石作为掩护,拉近了桥底,但敌人利用高地的有利位置进行猛烈炮火攻击,红军的机枪子弹几乎无效。

从9月16日下午到当天晚上,红军连续发动了五次进攻,结果都未能突破敌人防线。此时,彭德怀收到了毛主席发来的“敌情通报”,报告称,杨土司将带领千骑兵来扰乱红军的进攻。此时,眼看形势愈发严峻,红军该如何抉择?进攻还是撤退?

经过紧急会议和激烈讨论,红军指挥员们决定采取出奇制胜的策略,最终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攻克了“腊子口”,比原定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一天。那么,红军是如何成功突破敌人的重重防线的呢?

二、奇袭“腊子口”,手榴弹大战

负责攻打“腊子口”的先头部队是红一方面军二师第四团。五次进攻未果后,黄开湘团长和杨成武政治委员决定分兵作战。一支部队从正面发起进攻,另一支敢死队则趁着月色,绕道攀登山顶,意图从敌人背后发起突然袭击。敌人防守的碉堡是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普通的机枪根本无法摧毁。

为此,红军决定使用手榴弹作为主攻武器。正面进攻的红军战士将手榴弹挂满身躯,敢死队的队员们也同样身上缠绕着十几个手榴弹。战斗开始前,正当敢死队员攀爬时,一名队员不慎跌入石沙河,打破了寂静,惊动了敌人。为掩护敢死队继续攀爬,红四团的战士立刻投掷手榴弹,迫使敌人暂时停止攻击。

敌人反击时,开始向红军投掷手榴弹,但红军反应迅速,有的捡起敌人的手榴弹扔回去,有的则踢到河中,爆发出阵阵水花。由于敌人的碉堡尚未完全加固,红军的敢死队员绕道攀上高地后,借着月色,将手榴弹投掷到敌人的碉堡内,并配合正面进攻,很快就炸毁了敌人的防线。

第二天,聂荣臻率部队通过“腊子口”时,发现桥面上五十米范围内布满了手榴弹的木柄,堆积的层次十分厚重,足见激烈战斗的残酷。聂荣臻后来评价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终于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没能攻下,我们的行动将陷入困境,政治和军事上都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而现在,腊子口突破,意味着全局有了转机。”

三、破局的关键——“云贵川”

“腊子口”之所以能快速攻克,除了红军的巧妙战术,还有一位苗族战士的帮助。他外号“云贵川”,是红四团的一员。当时,红军的敢死队面临攀爬悬崖的巨大困难,因为腊子口的悬崖陡峭,敌人高地的位置难以逾越。此时,云贵川提出自己有办法帮助队友顺利登顶。

云贵川来自大山,他平时采药经验丰富,熟悉攀爬山岩。为了协助战友,他自制了一根带铁钩的长竿,可以帮助自己和战友顺利攀爬悬崖。行动中,云贵川率先带队攀登,成功将一条绳索系在树梢上,随后一个个战士通过这条绳索顺利爬上山顶,为成功攻克腊子口奠定了基础。

有趣的是,当红军正在奋力攻坚时,彭德怀还收到了一份“敌情通报”,报告中称“杨土司”将带一千人来增援。然而,这个“杨土司”并未如敌人所料前来助战。原来,杨土司虽受国民党命令派兵,然而他并没有按照指令行事,反而决定支持红军。当红军通过“麻牙口”时,杨土司为红军提供了20万斤粮食。

这位少数民族领袖的行动,体现了他的大义。后来,他一家五口人被军阀鲁大昌所杀,而他的儿子杨复兴则在1949年参加起义。杨土司最终被追认为烈士,成为了红军长征历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结语

“腊子口”战役,不仅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恶战,更是红军巧妙运用战略战术、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攻占天险的经典之战。敌人依赖险峻的地势,以优势的火力对红军进行压制,但红军凭借果敢的决策、精妙的战术和无畏的勇气,最终赢得了这场战役。通过这场战斗,红军成功打开了北上的通道,为长征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关键保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吃膏方会发胖吗?还能喝咖啡喝茶... 咖啡或茶与膏方本身不存在冲突,只是大量服用易导致不适,不建议多服。
原创 溥... 有人说溥仪的一生堪称奇迹,是中国百年巨变的缩影;也有人称他为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现代史。从三岁起,他便...
原创 朱... 刘伯温,号称神机妙算,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作为朱元璋...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群英荟萃的三国时代,刘备阵营中,有三位出类拔萃的将领和谋士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分别是平...
原创 垓... 公元前203年9月,楚汉之争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西楚霸王项羽主动提出和谈,而刘邦也同意了这一请求,...
原创 关... 因为我们看过《三国演义》的小说和电视剧,很多人都认为黄忠是个年纪很大的老将军。但是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
原创 刘... 刘备最著名的儿子是刘禅,常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虽然像赵云这样的一流武将曾多次冒险进入曹军阵营,冒...
原创 三... 刘备在拜访诸葛亮之前,特意去参观了他的草堂。这不仅仅是出于礼节,更多的是想通过观察草堂的环境,进一步...
原创 刘... 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关系,成为了许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二人被视为“仁君忠...
原创 官... 东汉末年,在一个叫伊家湾的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年逾五十的蒋姓夫妇。尽管年纪已大,但他们始终没有儿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