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的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最大的疑点
创始人
2025-09-11 20:31:47
0

诸葛亮对马谡颇为欣赏,认为他在战术方面极具才华,能言善辩,理论知识扎实。然刘备早在临终时便指出,马谡不过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的军事实力,并告诫诸葛亮不宜重用他。然而,诸葛亮未能采纳刘备的忠告,依然决定将马谡派往蜀军一个极为关键的防线——街亭。

战局很快证明了诸葛亮的判断失误。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凭借高超的战术,很快突破了街亭防线。情况迅速恶化,司马懿趁胜追击,直逼西城。而与此同时,诸葛亮的军队只剩下了不足两千的老弱病残,形势极为紧急。迫于压力,诸葛亮决定实施空城计来迷惑敌人,化解眼前的危机。

然而,司马懿并非等闲之辈,他被誉为“三国第一聪明”的人物。诸葛亮虽然心生一计,但还是做了精心的部署。他下令全军撤离战斗准备,命令士兵隐藏旗帜,默默无声地扮作普通百姓。同时,诸葛亮特别安排了两名精通礼仪、心理素质极佳的书童,作为空城计的关键人物。

随着司马懿的大军逐渐逼近,诸葛亮让这两位书童缓缓摆放琴谱,并轻声安置好七弦琴和香炉。这一切看似平常,但却极具心理暗示作用。当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兵马行至城下时,眼前的空旷场景让他不由得陷入了迷惑。他观察四周,发觉一切如死寂一般,连鸟鸣都无,顿时心生疑窦。他进一步察看城门,发现内部毫无动静,这更让他感到异常。

司马懿心中警觉,凭借多年的作战经验,他判断这种出奇的宁静,常常预示着埋伏。他一度怀疑,这或许是诸葛亮设下的陷阱。但当他抬眼望向城楼时,却看到了诸葛亮端坐其上,手持羽扇,面带微笑,神态悠然。司马懿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不安,然而就在此时,城门缓缓开启,诸葛亮的士兵们装作百姓,淡定地打扫卫生,毫无慌乱之情。

这情景令司马懿更为疑虑重重,但他看到诸葛亮旁边那两个年纪尚轻的书童,竟毫无畏惧之色,似乎对即将发生的事情胸有成竹。司马懿的儿子见状,便向父亲建议,这显然是一个假象,他们应当直接进攻,而不是被对方的虚张声势所迷惑。

经过一番思考,司马懿还是选择了撤兵。他的这一决定引发了许多不同的解读。有说法认为,司马懿可能故意让诸葛亮逃脱,以便保全自身的声誉和地位。其实,这一解释并非没有道理。作为魏国重臣,司马懿深知曹魏对他心存戒备,特别是曹丕临终时已叮嘱儿子警惕他。

倘若当时司马懿贸然攻城,诸葛亮必定陷入绝境。然而,司马懿若此时失去价值,魏国可能会将他排除出核心权力圈,甚至面临身败名裂的局面。因此,他选择放过诸葛亮,保全自己的未来。

诸葛亮逃过一劫后,虽不曾喜形于色,却深感自己与司马懿之间的某种默契,他苦笑着说道:“司马懿真乃我之知音啊!”从这一角度看,空城计的成功,除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冷静外,那两个书童的镇定表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面对生死抉择时,通常是成年人更能抑制自己的情绪。然而,两个年幼的书童能够在如此紧张的时刻表现得异常镇定,这无疑加深了司马懿的疑虑,使得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顺利施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公元221年,刘备刚刚称帝,他便迫不及待地计划整合全蜀的军队,准备对东吴发起攻击以为关羽复仇。然而,...
原创 三...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一时代不仅有着卓越的明主,如曹操、刘备与孙权等三位雄主...
原创 汉... 提到东汉末年,大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三国纷争的画面。最初,董卓以一己之力独揽朝政,导致朝廷上下各自为...
原创 秦... 谈秦说汉(347):秦始皇驾崩后,若扶苏不死,蒙恬的三十万秦军能否拥其为秦二世? 历史没有假设,但...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古代小说,书中的英雄人物和复杂的战略谋划,尤其是各大武将之间的单挑...
原创 日... 岛国的开国天皇,真的是中国人吗?徐福东渡岛国之前,岛国就有了天皇?还是徐福东渡后,征服了岛国的土著,...
事发上海!58岁女子连人带车摔... 今年5月 虹梅路地道内发生悲剧 58岁的殷阿姨 骑自行车下坡进入地道时 连人带车摔倒 伤势过重 2天...
原创 西... 他是那位在历史长河中留名千年的西楚霸王,至今依然在世界历史上占据着显赫的地位。项羽,以无与伦比的力量...
原创 1... 三皇五帝时期,尧舜禹的继承交替,夏商与西周的过渡,再到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继而,秦朝完成了统...
原创 她... 顺治八年,顺治帝年满十四岁,已达册立皇后的年龄。与其他秀女不同,顺治帝的皇后不需要经过答应、贵人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