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朝末年的混乱时期,李世民凭借其独特的用人之道,最终在众多割据军阀之间脱颖而出,成为一匹黑马,赢得了胜利。他的胸怀宽广,能够容忍并化解私人恩怨,把不同阵营的人才吸纳到自己麾下,并使他们为自己尽忠尽责。李世民的这一优点,使他获得了不少优秀谋士和将领的支持。
魏征便是一个典型例子。魏征原本是李建成手下的谋士,李世民即位后,毫不计较过去的恩怨,多次召魏征为自己出谋划策。魏征不保留任何意见,直言不讳地提出了二百多条建议,这些忠言不仅帮助李世民改进了施政,还为唐朝的盛世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魏征同样受到李世民重用的,还有秦琼。秦琼原本是瓦岗寨李密的部下,后投降李唐。李世民待他如同亲信,赐予他极高的职位——马军总管。历史记载中提到,每当李世民外出征战,遇到自吹自擂的敌将,秦琼便冲锋陷阵,毫不留情地斩杀敌人,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很快,秦琼就成为唐朝的一员顶尖大将,受到了朝中上下的尊敬。
然而,与秦琼的顺利不同,尉迟恭的投靠过程则显得更加复杂。尉迟恭原本是隋末群雄刘武周的部下,曾在与唐军的对抗中大获全胜,俘获了李渊的亲戚及行军总管等重要人物。李世民得到消息后,立即指挥秦叔宝等人前往营救,经过几场战斗,虽然唐军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尉迟恭的勇武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笼络尉迟恭,李世民派遣了任城王李道宗等人前去劝降,成功将尉迟恭及其手下招纳进了自己的阵营。
不过,尉迟恭投降唐朝后,情况并不如意。尽管他被任命为右一府统军,但始终未能赢得其他将领的信任。尤其是在武德三年,他随军讨伐王世充时,因手下的部分旧将叛逃,导致了军中动荡。唐军将领们开始怀疑尉迟恭会像其他叛徒一样反叛,于是联手将他抓捕入狱。
在得知尉迟恭被囚禁后,李世民深感忧虑。行台左仆射屈突通等人建议李世民果断杀掉尉迟恭,认为他既然刚刚投降就引起了叛逃事件,必然没有忠诚可言,留他活口恐怕会造成更大的隐患。然而,李世民并没有急于听从这一建议,而是冷静分析了尉迟恭的处境。他认为,如果尉迟恭真心叛变,早在寻相之前他便能逃脱,而非等到现在才动乱。
经过深思熟虑,李世民决定亲自见尉迟恭一面。他命人将尉迟恭带到自己的卧室,拿出一些金银珠宝,真诚地说道:“大丈夫因志向相合,才会互相信任。你不必为这些小小的委屈心生怨恨,我不会听信他人的谣言,伤害忠诚之臣。如果你认为在我这里待不下去,这些财物你带去吧,算是我们共事之情。”尉迟恭听后深受感动,对李世民的宽容与信任充满感激。
令人没想到的是,尉迟恭不仅没有离开,反而在李世民的陪同下,参与了次日的打猎活动。在狩猎中,他们恰巧遇到了王世充的数万大军,尉迟恭立刻冲杀过去,将敌军的大将单雄信从马背上打落。李世民凭借少数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王世充的军队,俘虏了六千多人。李世民感慨万分,认为自己得到了天意的眷顾,尉迟恭的忠诚也得到了彻底的证明。从此以后,尉迟恭的忠诚再也没有受到怀疑,李世民还再次赠送了他一箱金银,作为奖励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