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之战发生时,柴荣刚刚继位,而赵匡胤则刚刚崭露头角。这场战争对赵匡胤来说,标志着他人生中的一场重大转变。在这场起初劣势的硬仗中,他积极支持后周的世宗柴荣,勇往直前,展现了将军的风范。战斗结束后,表现同样勇猛的驸马张永德因一块标有“点检做天子”的木牌而获得赦免,而赵匡胤因此被任命为殿前禁军的统帅,肩负重任。
到了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在与辽国的北伐中,几乎没有动用任何兵员,却把儿皇帝石敬瑭献给契丹的十六州中的三关三州,总共掌握了十七个县。这一方略在当时获得了明显的胜利,但是盛极而衰,天不假年,柴荣在六月突然去世,留下了幼子柴宗训和柴宗让两个年幼的儿子。
进入960年的正月初四,赵匡胤假借外敌入侵的名义,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黄袍加身,这一历史上常见的权力篡夺行为也在此时上演。此时的柴宗训仅有7岁,毫无反抗能力,完全无法对抗即将到来的变局。
那么,赵匡胤又是如何处理柴荣遗留下的后嗣呢?对于曾扶持自己的旧主之子,他首先选择了夺取皇位,把柴宗训贬为郑王。柴荣的另一个儿子柴宗让在赵匡胤篡位后,内心充满恐惧,生怕遭受谋害,最终不知去向。而柴宗训也遗传了父亲的短命,年仅二十便早早病逝。那么,柴氏一族至此便会被灭绝吗?显然并非如此。
根据《宋史》的记载,柴宗训还有子嗣存在,直到宋仁宗时期,柴世宗的后代仍有明文记录。然而,这些历史细节并非重点。柴氏家族中最杰出的应属柴宗训的堂兄弟柴咏。年轻的柴宗训甚至未能活过赵匡胤,而柴咏却长寿,先后见证了宋太祖、宋太宗、真宗、仁宗和英宗的执政,甚至活到神宗即位。他更被宋仁宗封为第一代崇义公,为柴氏家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