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的成名其实比关羽要早,虽然在史实中出场较少,但从颜良的表现来看,关羽若想轻松斩杀颜良,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如果两人在公平的条件下对决,究竟谁会更胜一筹呢?
颜良与文丑、张郃和高览被誉为河北的四大柱石,而颜良无疑是四人中的领袖。早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华雄便已连斩俞涉、潘凤等多位知名将领,所到之处,令诸侯联军心生惧色。当时,袁绍曾言:“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此时,颜良已是上将,而关羽则依然被看作是一个普通的马弓手。
颜良之所以声名赫赫,并非空有其名,而是靠着他强悍的实力。例如在白马坡的战斗中,颜良轻松秒杀了大将宋宪与魏续,曹操不禁喊道:“谁敢去战颜良?”大将徐晃应声上阵,原本气势汹汹,却在短短二十回合内败归本阵。
徐晃是杨奉的旧部,曾与许褚交战,刀光剑影间互有胜负,经过五十回合的鏖战依然未分出胜负。许褚可是曹营中的一等猛将,后来更曾与马超大战,可以与蜀国五虎将抗衡。可见,颜良在仅仅二十回合便打败了徐晃,表现出他明显强于许褚。即便颜良的表现可能属于超常发挥,但他的真实实力绝对不逊色于许褚。就算是吕布,也未必能够轻易战胜这样一位猛将。
然而,颜良最后却被关羽秒杀,而且死得十分蹊跷,留下了诸多疑问。
首先,当关羽到达白马坡时,他观察了阵势后,便跃马驰向颜良。按理说,战场上颜良的弓箭手应当立刻准备射击,然而他们竟然没有任何反应,让关羽顺利穿越了防线。这一情景显然是不正常的,似乎背后有人下令放行关羽,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颜良本人。
其次,颜良身为久经沙场的将领,面对关羽的快速冲击,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准备迎敌,而是想和关羽谈几句。这种行为显得异常,毕竟颜良若真是一个聪明谨慎的指挥官,绝不会在这种关键时刻掉以轻心。最合理的解释是,颜良没有把关羽当作敌人。为什么呢?因为颜良与刘关张三人早有交情。在袁绍与公孙瓒作战时,刘关张三人曾参与过战斗,甚至在公孙瓒大败后,为他解围,袁绍自然也知晓关羽的存在,并且很可能将关羽的情况告知了颜良。更何况关羽当时已经投降曹操,但他与刘备的关系依然牢固,颜良见关羽倒提青龙刀,神情非敌意,他便没有准备迎战。因此,他放松了警惕,也没有握紧刀刃,从而给了关羽以致命一击的机会。
关羽的赤兔马是战场上的一大优势,它速度惊人,能够迅速改变战局。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关羽充分利用了赤兔马的速度优势,迅猛地接近颜良,趁其不备,快速刺杀了他。罗贯中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凸显了关羽的英雄气概,也使得颜良的死显得合情合理。毕竟,颜良的实力虽强,但为了衬托关羽的威名,他的死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若两人真要进行公平对决,谁能胜出呢?从实力上看,关羽略胜一筹。原因不仅在于关羽的战马赤兔马的速度优势,还因为战马在长时间的战斗中至关重要。一般的战马经过长时间的激战会疲乏,而赤兔马在长时间的冲杀中仍能保持惊人的体力,这使得关羽能够在持续的战斗中占据优势。如果颜良与关羽大战一百回合,虽然两人可能势均力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良的战马难免疲劳,关羽便能利用赤兔马的优势找准时机,最终战胜颜良。
因此,关羽凭借赤兔马的速度与自身的武艺,在与颜良的对抗中,能够占据优势,最终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