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怪事频发,其中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就是年仅30岁的杨贵妃竟然认了比自己大16岁的安禄山做“干儿子”。而且,杨贵妃不只是在私下里做这个决定,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为“儿子”洗澡。更让人费解的是,唐玄宗不仅不生气,反而极力支持这一行为,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原因呢?
其一:安禄山赢得了唐玄宗的宠信
安禄山本是西域的康国人,今天所称的胡人。开元二十年(732年),他因偷羊被张守珪逮捕,受到严刑拷打。当时,安禄山痛苦地大声呼喊:“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吗?为何要打死我!”张守珪听后认为他有胆略,便将其收养为义子。从此,安禄山依靠张守珪的庇护,逐步在仕途上获得了重大突破。凭借自己机智过人的个性,加之用丰厚银两贿赂唐朝官员,安禄山逐渐赢得了这些人的支持,并且他们在唐玄宗面前为他说好话。唐玄宗信任的几位大臣也纷纷为安禄山背书,加上安禄山自己擅长察言观色,逐渐获得了唐玄宗的好感,官职也一路晋升。
其二:杨贵妃收安禄山为养子
趁热打铁,安禄山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要求——请求唐玄宗允许他成为杨贵妃的养子,而唐玄宗居然同意了这一请求。自此,安禄山每次进宫朝见,都要先去拜见杨贵妃。唐玄宗觉得奇怪,于是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安禄山解释道:“臣乃胡人,胡人习惯将母亲置于前,父亲则放于后。”这一番话深得唐玄宗的欢心,他听后觉得安禄山真诚可爱,且感到这种家庭氛围犹如温馨的“三口之家”。
场面隆重的“贵妃洗三”
天宝十载(751年)正月初一,安禄山迎来了自己的生日。杨贵妃特意为他安排了“洗三”仪式。这一天,杨贵妃指示将安禄山如婴儿般放入一个巨大的澡盆中,为他洗澡。洗浴结束后,杨贵妃用一条精美的锦绣大浴巾将他包裹起来,随后命宫女们将安禄山抬上彩轿,绕着后宫的花园转圈。整个过程中,杨贵妃不停地呼唤着:“禄儿、禄儿”嬉戏取乐,场面既显得庄重又滑稽。古代的“洗三”仪式对婴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寓意着洗净身体的污秽,消灾去病,祈求平安与吉祥。而唐玄宗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表示支持,并且亲自观看,并重赏了“母子俩”。在唐玄宗看来,杨贵妃的这一行为严格遵循了传统习俗,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其三:安禄山的外貌并非杨贵妃的喜好
每次进宫见唐玄宗时,安禄山那庞大的体型都让他弯腰行礼显得十分吃力,久而久之,他借着唐玄宗的宠爱,渐渐免除了这一仪式。一天,唐朝宰相李林甫恰好看到这一幕,命令大夫王鉷弯腰行礼,王鉷紧张地向唐玄宗行礼,而安禄山看到这一幕,不得不吓得弯下身子。安禄山体型越来越庞大,腰腹下垂,身形显得笨拙,甚至因肥胖常年得疮疖。但与安禄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贵妃,她天生丽质,仪态优雅,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唐玄宗对她宠爱有加,甚至曾为她特地带回珍贵的荔枝。显然,杨贵妃并不看重安禄山的肥胖体型,这让唐玄宗放心将这个“儿子”交给她照顾。
其四:安禄山成了无聊宫廷生活的“调味品”
在唐玄宗和杨贵妃眼中,安禄山无疑是一个“跳梁小丑”。表面上看,他被洗澡是为了祝福,但实际上,这一举动更多像是将他作为娱乐的工具。安禄山偶尔也会在宫廷上表演胡旋舞,尽管他的体形笨重,但他跳得却出奇的轻盈,这让唐玄宗和杨贵妃非常高兴,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
总结:
这一系列看似荒唐的行为,实际上隐藏着更深的政治智慧。安禄山通过“扮猪吃老虎”的策略,成功融入了唐朝宫廷,并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这种亲密的“养子”关系让唐玄宗放松了警惕,也为安禄山后来的崛起积累了力量,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