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定鼎天下后,早年的好友汤和为何不在明朝开国六国公之列?
创始人
2025-09-11 08:02:34
0

洪武三年,为了彻底铲除北元对明朝北部边疆的军事威胁,朱元璋决定采取果断行动,任命了徐达为总指挥,李文忠为左副将,冯胜为右副将,邓愈为李文忠的副将,汤和则成为冯胜的副将,组成了强大的北伐军,踏上了征途。

这一战,明军大获全胜,成功摧毁了元朝部署在边境地区的13万大军主力。战后,朱元璋为众将士的卓越表现授予荣誉,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封赏。六位功臣被封为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和卫国公邓愈。然而,汤和却只是被封为中山侯,并未获得公爵的封号。

那么,为什么汤和的封赏会低于其他四位主要将领呢?《明史》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汤和在镇守常州时,曾因私事对朱元璋表示过不满,甚至在醉酒后言辞激烈地抱怨自己的处境。这些话最终被朱元璋得知,令其心生嫌隙。在朱元璋回顾战功时,汤和在征讨闽地陈友定余孽的过程中,失利丢失了两个指挥卫,导致这一行为被视作失职,从而影响了他的封赏。

汤和的牢骚话成了他无法获得公爵封号的关键因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汤和和朱元璋自小一起成长,有着深厚的友情。在朱元璋刚开始担任将领时,许多人对他的指挥不服,是汤和率先服从并帮助他树立了威信。所以,尽管汤和的军功不显赫,朱元璋依然给予了他很多关照。

洪武元年,朱元璋安排汤和负责南征福建的任务,目的是让他从容立功,便于加官进爵。然而,汤和在南征期间虽然初期顺利,但在返回时却遭遇了山贼偷袭,丢失了重要的卫所。最终,这一败绩导致汤和并未获得公爵封号。

洪武二年,汤和再次被派遣北上,与冯胜一同配合徐达、常遇春剿灭盘踞在山西的王保保。这个任务的安排,仍然是给汤和一个不费力的机会,然而他再次失误,在和元军作战时,汤和孤军深入,最终在韩店陷入元军的包围,遭遇惨重损失。尽管明军最终击败了王保保,汤和却因屡战屡败,未能赢得应得的荣耀。

即便如此,朱元璋并没有放弃汤和,洪武三年,尽管他的战绩较差,汤和依然被派去西征四川,担任主将。此次任务,汤和又一次未能展示出色的表现,尽管傅友德和廖永忠在侧应作战中功勋卓著,但汤和因缺乏亮眼战绩而再次未能获得应得的封赏。朱元璋对此非常失望,并在《明太祖实录》中对此有所批评。

尽管如此,朱元璋始终没有忽视汤和的过往功勋。洪武五年,汤和被安排与徐达一同出征漠北,意图在与元军的决战中获胜,再次刷军功。可是,尽管徐达领导的西路军取得了连战连捷的胜利,汤和依然未能在与元军交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事后,朱元璋并未追究责任,决定将此事搁置。

此后的三年,汤和被调去参与明中都皇宫的建设,负责修建通州外城,实际被从军事前线调离了。这时,汤和已经意识到自己难以凭借个人战功获得重用,于是行事变得异常谨慎。直到洪武八年,朱元璋才再度赋予他任务——追击北元大臣伯颜帖木儿。这次任务,汤和虽然未能成功捉拿伯颜帖木儿,但最终取得了大胜,也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洪武九年,汤和再度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驻防延安,并被命令追击伯颜帖木儿,最终他因伯颜主动求和而顺利完成任务。这一次,朱元璋觉得汤和的贡献已经足够,特进汤和为光禄大夫、左都督、左柱国,且加封为信国公,成为明朝开国后的第七位实际公爵。

尽管汤和的军功远不如其他将领,如徐达、冯胜、李文忠等,朱元璋依然没有忘记他们的深厚友情。而后,朱元璋也加封了傅友德和蓝玉为公爵,洪武朝共计九位功臣获得国公爵位。汤和虽无惊天动地的战功,却凭借其与朱元璋的特殊关系和晚年的谨慎表现,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封号。

尽管如此,汤和深知自己难以与其他功臣相提并论,因此晚年变得极为低调,避免与外界的过多接触,始终保持沉默。最后,他没有经历任何政治风波,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而在朱元璋后期的大清算中,汤和却能安然无恙,得以善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德国档案中有关义和团的新鲜史料   甲午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华渗透,德国亦不甘落后,加快了在山东等地的侵略步伐。特别是由于义和团...
原创 1... 康熙的婚礼,是清朝历史上最为盛大且标准最高的婚礼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一座钱窖揭开江西一段辉煌史 收听音频 在江西余江县,一口水井的挖掘,意外揭开了一段尘封近千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末,余江县卫生...
原创 清... 公元1599年,位于蒙古草原的科尔沁郡王孔果尔留下了一个女儿,她的姓氏为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名字并不是...
原创 为... 诸葛亮与张郃之间的战斗无疑是三国历史中一段极具戏剧性的篇章,而其中最令人铭记的瞬间,就是张郃被乱箭射...
原创 李... 朝代的更替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而在这些更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毕竟在动荡的时代,总会涌...
原创 为... 丘吉尔,作为二战中著名的同盟国“三巨头”之一,虽深受世人敬重,但却没能坚持到二战的最终胜利时刻。以波...
原创 顺... 顺治皇帝(1638-1661)极为宠爱董鄂妃,然而董鄂妃的早逝深深打击了顺治的心情。受佛教的影响,顺...
原创 2... 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这句话出自秦始皇在赵姬被囚禁于雍城之后对手下所说的命令。赵姬曾与嫪毐私通,...
原创 “... 在中国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将领,今天我们聚焦于其中之一的李牧。历史上曾流传着一句话:“李牧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