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在历史上以勤政闻名,不论是早期的皇帝还是晚期的清光绪皇帝,都展现出高度的工作热情,丝毫没有懒散之风。其中,以雍正皇帝尤为显著,他被称为十足的“工作狂”。据历史记载,雍正即位后,每年的假期仅有短短三天,分别是在他的生日——万寿节、元旦和冬至那三天,他几乎全心投入于政务中,保持了十多年的这一工作状态。后人的研究认为,雍正早逝的原因,与他辛劳过度、积劳成疾有着密切的关系。
尽管清朝的皇帝们普遍勤政,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却存在着不同的上下朝机制。在顺治年间,顺治皇帝曾有过一段时间的特殊经历,他在四个月内没有上朝,然而这并不是因为懒散,而是因为他专门为一个特殊的人暂停了朝政。在这段期间,顺治依旧在处理日常政务,但外界并未见他出现在朝堂之上。那么,这位为何能让勤政的顺治皇帝整整四个月不上朝的特别人物究竟是谁呢?
让顺治皇帝放下朝政长达四个月的人物便是董鄂妃。在深入讨论这一事件之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朝时期有关暂停上朝的规则。清朝的辍朝,通常是为了纪念去世的高官和重要人物,皇帝会根据对逝者的重视程度,决定上朝的具体时间。例如,后宫的皇后或皇贵妃去世时,惯例是暂停上朝五天,以表示尊重和哀悼,而普通的贵妃则是辍朝三天。至于其他等级的妃嫔,有时可能会直接不辍朝,有时则会暂停一天。对于重要的大臣,通常也会给予三天的辍朝时间。然而,清朝的一个例外则是济尔哈朗,他去世后,顺治皇帝竟然辍朝七天,这一时间甚至超过了皇后去世时的辍朝规定,创下了清朝历史上辍朝时间最长的纪录。
由此可见,对于清朝的统治者来说,重要人物的去世必定会引发辍朝,而辍朝的时间长短则与逝者的身份密切相关,身份越显赫,辍朝时间越久,这对于去世者而言,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其辍朝的时间越长,代表着皇帝对其的重视程度越高。
顺治年间最长的辍朝发生在皇贵妃董鄂妃去世之际。按照常规,皇贵妃去世通常应当辍朝五天,但为了表达对董鄂妃的深切哀悼,顺治皇帝竟然选择了整整四个月的辍朝,从当年的八月开始,一直到十二月结束,创造了清朝历史上辍朝时间最长的记录,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顺治对董鄂妃的极度宠爱。董鄂妃去世后,顺治皇帝因过度思念而一度陷入失落与绝望,甚至曾数次萌生出家为僧的想法。令人唏嘘的是,不久之后,顺治也因罹患天花而英年早逝,享年仅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