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普遍较低,常常被视为交换和联姻的工具。她们的命运常常仿佛被锁定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桎梏之中。当女子到了适婚年龄,她们往往没有能力自主选择伴侣,尤其是出身于富贵人家的千金或是皇室公主,更是成为了权势者之间政治联姻的筹码。不难发现,这种状况大多数情况下都显得十分被动。三国时期的孙尚香便是典型的例子,作为一位诸侯的妹妹理应受到宠爱与呵护,然而她的哥哥孙权却将她嫁给了刘备,完全是出于巩固自己政治利益的考虑。尽管孙尚香实现了嫁给英雄的心愿,但她与刘备之间几十岁的年龄差距显然是难以忽视的问题,更何况两人之间此前并没有任何感情基础。
赤壁之战之后,作为江东小霸王的孙权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特意委托手下周瑜提出一个建议,让他妹妹嫁给刘备。此时的刘备已经占据了荆州,势力不断壮大,显然对东吴构成了威胁。如果能够让孙尚香嫁给刘备,不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监视对方的动向,还能向刘备表明友好态度,从而巩固双方的关系,这对联手抵抗曹操的力量也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刘备并非愚蠢之辈,他清楚地意识到,孙权将亲妹妹安放在自己身旁无异于捧着一颗烫手的山芋。正如诸葛亮所言,孙夫人的变故或许隐匿于身边,因此刘备知晓孙权的意图,不过他之所以同意这门婚事,背后还有更多的考量。
当时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因病去世,正好需要一位能够照顾家庭的贤内助。孙权的妹妹无论在出身还是才华上都有明显的优越性,作为主母,她的能力恰到好处。然而,尽管有着被家族内部权谋利用的风险,刘备依然能保持与东吴的良好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更能让孙夫人对孙权施加影响,使其在政治博弈中引导局势发展。
虽说刘备身为一方诸侯,但其势力仍显得相对薄弱。在此时,如果孙权提出让他妹子出嫁的提议,正好迎合了刘备的战略意图。借助东吴的力量,在荆州扎下根基,若刘备此时拒绝,那他连盟友的关系都难以维持,此时孙权也有可能会将他扣留,进一步削弱他的力量,甚至导致蜀汉的历史提前结束。因此,与其与敌为敌,不如顺势而为,同意婚事,更容易保证自身的利益。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刘备未能充分认识到孙夫人的实力。身为年轻的女子,她不仅可爱动人,更有着非比寻常的能力,若将她视为仅仅是家中的装饰品,那将是极大的失误。孙尚香自小受到哥哥的影响,热爱习武练剑,甚至身边的侍女也佩戴利剑,其智慧和才能并不逊色于她的哥哥。后来的赵云志在截江夺取阿斗的行为,也和孙夫人深藏的心机有着密切关系。毕竟她不是刘备的亲生骨肉,作为唯一的继承人,孙夫人很可能带阿斗回东吴,承担起某种人质的角色。
因此,在当时的局势中,刘备低估了孙夫人,但在与她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并未引起波澜。然而,刘备内心早有防备,期间并没有让她为自己生育儿女。若是生下儿子,未来的江山或许就要改姓换姓了。最终,由于政治上的需求,孙夫人被召回东吴。虽然后来的野史中传说刘备临终时孙夫人曾为其殉情,然而作为政治牺牲品的她与刘备之间并无真情。殉情的传说或许更是后人赋予的文学色彩,实则反映了历史的复杂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