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刘备,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显得有些懦弱和不堪。熟悉这部小说的读者都知道,刘备的政权是通过他的泪水和辛苦“哭”来的,这种描绘虽然生动有趣,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刘备与小说里的形象却大相径庭。需要强调的是,刘备用数十年的艰辛奋斗,终终于奠定了蜀汉的基业,展现了他的决心和毅力。
蜀汉建立后,刘备被尊称为汉昭烈帝。刘备能够在三国鼎立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诸葛亮的支持与辅佐,正是三顾茅庐的诚意,让这位奇才愿意加入自己的阵营。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谋略相助,刘备恐怕无法顺利登基成为汉昭烈帝,正因为挖掘出了这样的人才,才有了蜀汉的日后辉煌。
然而,刘备在其颠沛流离的历程中,曾错过了三位不可多得的顶尖人才,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毫不逊色于诸葛亮。若能与他们结为盟友,蜀汉的历史走向或许会大为不同。刘备与这三位杰出人才之间的交错缘分,折射出历史的无常和机遇的短暂。
第一个被刘备错过的人是陈元龙。刘备对陈元龙的才能十分看重,可惜陈元龙并没有在他身边相助,成为了刘备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当时,刘备与陈元龙志同道合,相互欣赏,然而刘备在挤下徐州后,却未能稳住这片土地,最终被吕布夺走,仓皇逃窜之际恰好与陈元龙擦肩而过。陈元龙随后投身于曹操的麾下,被任命为广陵守卫,之后参与征战,平定了江南。
虽然陈元龙的胜利令人欣慰,但不幸的是,他爱吃生鱼片,最终感染了寄生虫,导致他早逝。名医华佗曾为其治疗,但未能彻底根治,使得这位英才在39岁之时便香消玉殒,成为历史一大损失。
刘备错过的第二位人才是田豫,这位与刘备同乡的人曾生在刘备的麾下。然而,由于田豫的母亲去世,他不得不回乡守丧,与刘备分开。回到家乡后,田豫投入了公孙瓒的阵营,但待到公孙瓒兵败,他又投靠了曹操,彻底与刘备失去了联系。
那么,刘备错过的第三位堪比诸葛亮的人物,便是陈群。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九品中正制的创立者,是刘备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遗憾。刘备曾担任豫州牧,上任后即提拔陈群为别驾,可因陈群出身于士族,其才干令人无可置疑。然而,陈群曾提出深刻的建议,劝刘备不要争夺陶谦让出的豫州,但刘备未曾重视,最终遭遇吕布的攻击而伤亡惨重。无奈之下,陈群便投靠了曹操,追随其间他发布了《魏国律法》,最终以魏国三公之一的身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刘备一生的遗憾与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