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王韩成:西楚十八诸侯之一,有谋圣张良辅佐,为何还被项羽杀害
创始人
2025-09-10 07:31:43
0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你们乘坐鹦鹉螺号,跟随我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

话说秦二世二年六月(公元前208年7月),在项梁与张良的协助下,韩成登基称王,成功复国,重新建立了韩国。然而,仅仅两年多之后,韩成就在汉高祖元年七月(公元前206年8月)被项羽处死。那么,韩成拥有智勇双全且忠诚的张良辅佐,为什么他没能复兴韩国,反而迅速灭亡呢?船长将在下文为您一一解答。

一、韩国宗室背景

韩成出身于韩国的宗室,因此从小便接受了优良的教育。成年后,他被韩王封为横阳君。然而,随着秦军的进攻,韩国很快灭亡,韩成也沦为平民。为了避免引起秦朝的怀疑,他在秦朝的统治下保持低调、安分守己。

二、参与反秦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各国贵族纷纷联合反秦称王,唯独韩国宗室后裔未曾出面。此时,韩国贵族后裔张良立志复国,他决定向楚将项梁寻求帮助。

张良劝说项梁道:“将军已经立了楚怀王为王,韩国的宗室后裔中,韩成最为贤明,可以让他为王,增强我们的盟友力量。”项梁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便派张良去召韩成,正式立韩成为韩王。

韩成即位后,封张良为司徒,并向项梁借兵,带领军队西进,意图收复韩国的故土。在张良的辅佐下,韩成成功击败了秦军,夺回了多座城池。然而,秦军不久后展开反攻,迅速夺回了失地。面对实力的悬殊差距,韩成只能在颍川一带与秦军展开游击战。

然而,项梁在定陶战役中惨败,被秦将章邯杀害。韩成得知消息后深感震惊,只得带领部队逃入楚王熊心麾下。楚王随即派遣刘邦西进攻秦朝,楚军迅速攻占了颍川郡的多个县城,韩成与张良才得以重返韩地。

刘邦意识到张良的才能,决定将其收为己用。于是,刘邦建议韩成留下,让张良继续随自己西进,自己带兵守住韩国的故地。韩成认为韩国故土已经收复无遗,心中对刘邦充满感激,便答应了刘邦的请求,并让韩信带领一支精兵随刘邦攻秦。张良最终协助刘邦攻入咸阳,为秦朝的灭亡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遭遇忌恨而被杀

汉高祖元年二月(公元前206年3月),西楚霸王项羽在戏亭分封诸侯。由于韩成是项梁所扶持的,因此依然被项羽封为韩王,领地为颍川郡。然而,韩成在灭秦过程中并未立下显赫战功,加之张良与刘邦关系密切,张良的出谋划策帮助刘邦抢夺了项羽灭秦的荣誉,项羽因此对韩成产生了忌恨,将其囚禁,并拒绝让其回到韩国。

张良感到事态严峻,忧心忡忡,于是劝刘邦前往汉中时烧毁栈道,表示自己没有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心思,以此打消项羽的疑虑。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张良随后与刘邦辞别,返回韩成的营帐。为了缓解项羽对刘邦的猜忌,张良再三为刘邦说情,并成功减轻了项羽对刘邦的戒心。然而,项羽依然心生嫉恨,最终决定带着韩成与张良一同回到楚都彭城。

在这一过程中,张良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甚至冒着得罪项羽的风险。相比之下,张良对韩成则显得冷淡,没有为其美言一句。由此可见,张良在心里早已认为刘邦的能力超越了韩成,而刘邦的未来也更加光明。可惜,韩成未能识时务,最终成为了项羽复仇的对象。

不久后,刘邦决定东进攻打关中,项羽感到极度愤怒。为了报复,项羽先是将韩成贬为穰侯,随后将其杀害。张良对于韩成的死感到悲愤交加,但他依然在好友项伯的帮助下成功逃离彭城,最终投奔了刘邦。在随后的楚汉之争中,张良协助刘邦击败项羽,最终赢得了这场旷世大战的胜利,为韩成复仇,也为自己与刘邦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前言**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被誉为最杰出的皇叔,他的一生跨越了七朝六帝,亲眼目睹了时代的变迁...
原创 唐...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他成功地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
原创 唐...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89年,这段历史为中国文化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漫长的289...
原创 诸... 在蜀汉历史中,丞相兼国防部长诸葛亮与平原特种作战专家兼混合战术大师魏延,这两位忠诚于刘备的将领始终以...
原创 如... 假设我们按照题主的设想来推演一下情景。 公元213年,刘备率领军队围攻雒县,而张任则带兵在金燕桥阻击...
原创 秦... 秦始皇是否是明君,历史上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认为他在国家统一、文化融合、货币统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创 曹... 前言 在三国时期,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兄弟关系充满了复杂的竞争与较量。有一天,曹丕看到两头牛在田间发生冲...
原创 战... 《——·前言·——》 齐威王、赵武灵王、秦昭襄王和燕昭王,这四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为什么他们...
原创 如... 曾经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说法: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属于中国。但时至今日,情况真的如此吗? 美国如今...
原创 大... 1903年,袁世凯和张之洞这两位清朝重要的官员联合上书皇帝,提出废除科举制度的建议。随着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