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孙衍做过秦国大良造,为什么后来一生的政治生涯都在反秦、抗秦?
创始人
2025-09-10 06:31:53
0

在战国时期,商鞅、公孙衍、张仪等人常被称作“国际主义战士”,与屈原等“爱国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屈原来说,无论楚国如何使用他,他都会全力以赴;而楚国如果不再需要他,他也会选择为国殉命。然而,商鞅和公孙衍等人则并不抱有如此强烈的“爱国”情怀。商鞅虽然是卫国人,却从未考虑为卫国而死;公孙衍和张仪则都是魏国人。倘若他们真心热爱祖国魏国,理应全力为魏国的强盛而努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公孙衍实际上是张仪最大的政治对手,而苏秦则并非真正的竞争者。根据史记的记载,公孙衍的首要选择并非魏国,而是秦国。张仪最初也计划前往赵国,但最终的首选也是秦国。二人都没有选择为自己的祖国魏国效力,这种行为更像是今天的联合国秘书长,而当时并没有类似的职位。

公孙衍来到秦国时,正值商鞅遭遇了致命的打击,秦国的政坛出现了权力的空缺。凭借其卓越的口才,公孙衍成功说服了秦惠文王,最终获得了秦国最高职位——大良造,也就是相国。此时,公孙衍为秦国制定的首要打击目标竟然是魏国——他的故国。魏国与秦国争夺的河西之地,是战略上的关键所在,谁能占据河西,谁就能在战国的博弈中占得先机。最终,公孙衍指挥秦军彻底夺取了河西,这一举措使得魏国从一个有资格争夺天下的强国,沦为一个失去了优势的二等国。

根据公孙衍的计划,魏国已经失去了战力,秦国不应继续追击,而应将目光转向其他敌国,尤其是考虑到当时秦国背后还面临着义渠等潜在威胁,稳定西部局势,才是秦国的最佳选择。然而,公孙衍未曾预见到,来自魏国的另一个说客张仪,却把握住了这个破绽,一举夺取了权力。张仪告诉秦惠文王,魏国四面受敌,正是消灭魏国的大好时机。他指责公孙衍“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大义”,并把公孙衍描述成一个小人,最终让秦惠文王疏远了公孙衍,重用张仪。

然而,张仪的主张并没有完全合理。虽然义渠的威胁确实存在,但公孙衍的建议显然是更加符合当时的战略需求。最终,秦国果然因义渠的骚扰而不得不暂停东征,秦惠文王的王后芈八子,为了彻底解决义渠的威胁,甚至不惜与义渠国王勾结,用自己的肉体换取了秦国的胜利。若非如此,秦国可能长期陷入东西两线的作战,统一大业也会被拖延得更久。

然而,公孙衍的计划最终被张仪摧毁,他的权力也因此被剥夺。公孙衍的失望无法言表,他迅速转身,成为了五国联合反秦的支持者,甚至与义渠君秘密接触,提醒他不要轻易相信秦国的虚伪承诺。公孙衍在魏国的这番言辞准确预见了秦国的行为,并帮助义渠国成功地对秦国发起了反击。

但历史并没有按照公孙衍预见的路线发展。最终,魏国在张仪的连横政策下重新臣服于秦国,义渠国的反抗也因秦国的巧妙手段而失败。公孙衍最终未能逃脱魏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最终被杀。尽管如此,公孙衍的智谋与战略眼光,依然让他在战国时期的谋士中名列前茅。

公孙衍和张仪作为合纵与连横的创始人,他们的影响力深远。公孙衍主张的合纵政策,本意是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秦国,打破秦国的强势,而张仪则主张通过连横,一一收买其他国家,以达到削弱敌国的目的。两人的战略理念完全对立,形成了历史上的两大派别。

在公孙衍为秦国收复河西之地后,魏国的地位也发生了剧变。公孙衍并未止步于此,他推动的合纵策略,曾经一度促使魏、赵、韩国和燕等国家联合反秦,虽然最终失败,但这一策略曾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公孙衍的影响力并未因为失败而消退,直到他去世,他依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谋略大师。

而公孙衍之所以失败,除却命运的捉弄,还因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政治博弈,以及不同国家领导人的策略差异。公孙衍一生的努力,终未能扭转历史的潮流,但他的政治远见与谋略,使得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前言**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被誉为最杰出的皇叔,他的一生跨越了七朝六帝,亲眼目睹了时代的变迁...
原创 唐...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他成功地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
原创 唐...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89年,这段历史为中国文化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漫长的289...
原创 诸... 在蜀汉历史中,丞相兼国防部长诸葛亮与平原特种作战专家兼混合战术大师魏延,这两位忠诚于刘备的将领始终以...
原创 如... 假设我们按照题主的设想来推演一下情景。 公元213年,刘备率领军队围攻雒县,而张任则带兵在金燕桥阻击...
原创 秦... 秦始皇是否是明君,历史上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认为他在国家统一、文化融合、货币统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创 曹... 前言 在三国时期,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兄弟关系充满了复杂的竞争与较量。有一天,曹丕看到两头牛在田间发生冲...
原创 战... 《——·前言·——》 齐威王、赵武灵王、秦昭襄王和燕昭王,这四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为什么他们...
原创 如... 曾经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说法: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属于中国。但时至今日,情况真的如此吗? 美国如今...
原创 大... 1903年,袁世凯和张之洞这两位清朝重要的官员联合上书皇帝,提出废除科举制度的建议。随着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