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成为了中华民族心中永不消散的痛苦记忆。六年后的7月7日,日本法西斯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愈发变得残酷,对国家安全构成了致命威胁。在随后的14年中,中华儿女怀着坚定无畏的精神展开了英勇的抗战,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这段历史中,涌现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今天,我们将关注的主人公与这段抗战历史紧密相连,他的名字是陈友礼,出生于1931年4月,当日本投降时,他年仅14岁,依旧是个孩子。
没有亲历过抗日战争的人,永远无法切身体会那个时代的苦难。1942年,天灾与人祸接踵而至,中原大地饱受干旱之苦,而日军的侵略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年仅11岁、原本应享受父母呵护的陈友礼,在这一年失去了双亲,成为孤儿。在那支浩浩荡荡的难民队伍中,孤苦无依的他经历了多少艰苦与磨难,旁观者难以想象。最终,逃到云南的12岁小男孩为了生存,选择加入了招兵的队伍,为自己寻求一线生机。
然而,这个年纪尚无一技之长的孩子,流浪在街头只得沦落为一名小乞丐。进入军队后,年幼的陈友礼并未能如愿成为士兵。由于年纪过小,他只能被指派为第5军200师的一名马夫,负责牵马、放马等杂务。虽然工作轻松,但至少有口饭吃,得以维持生计。没过多久,他又在一位连长的身边做起了勤务兵,虽然这个职位的实际工作就是为连长端茶倒水和跑腿,但作为年仅小孩的他,也别无他法。
1943年,重庆政府派兵前往印度进行军事训练,陈友礼所在的队伍也在其中。在印度接受了为期8个月的严苛训练后,他们返回云南。随后,陈友礼跟随部队前往缅甸参与作战,成为远征军的一员。在这期间,美国战地记者捕捉到了他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随着年代的推移,也渐渐被遗忘。然而,201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这张抗战照片,陈友礼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人们开始渴望寻觅这位可敬的英雄。
起初,这张照片在国外引起了轰动,深深震撼了许多外国人。当照片流传回中国,中华儿女自然激动不已。“娃娃兵扛枪抗日”的画面令人感动不已。为此,许多志愿者不遗余力地寻找这位抗日老兵,希望能够找到他的踪迹。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比对,终于在贵阳找到了已83岁高龄的陈友礼。当他看到自己70年前的照片时,顿时泪流满面,感动得无以自已,大家也被深深打动。
尽管年纪尚小,陈友礼老人却随军参与了超过50场各类战斗,实属一位真正的老兵。1947年,他在徐州战场上被人民解放军俘获,并被编入军队。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竟然撕毁和平协议,悍然发动朝鲜战争,我国迅速组织了志愿军进入朝鲜战斗,而19岁的老兵陈友礼也奔赴前线。在激烈的战争中,由于出色的表现,他被获得三等功,再一次为国家和民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如今,老人与妻子育有一子二女,安享着平静幸福的生活,在贵阳的乡村中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