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位于黑海南部,跨越欧亚大陆,国土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东北三省的总和,主要的民族为土耳其人。在英语中,“土耳其”和“突厥”有着共同的源头。
实际上,土耳其与古代的突厥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传承关系。清朝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曾在给光绪皇帝的奏疏《进呈突厥削弱记序》中提到:“横览万国,与中国至近形似,比拟同类,鉴戒最切者,莫如突厥矣。”康有为所提到的“突厥”,指的是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今天的土耳其也将古代的突厥视作其文化根源之一,尽管这一祖先仅能算作“中代祖先”。
土耳其在接见外国元首时,曾展示了一支由16人组成的历史仪仗队,代表着其历史上16个强大帝国,包括匈奴、突厥及奥斯曼帝国等。在土耳其的建军纪念日宣传片中,他们甚至将建军的历史追溯到匈奴冒顿单于时期。如此显赫的历史背景,令人不禁好奇,土耳其真的源自匈奴吗?答案或许要从匈奴和突厥的历史说起。
匈奴曾是古代统治蒙古高原的强大游牧政权,然而匈奴并非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由多个游牧部落组成的联合体,其中就包括东胡、楼烦、屠各、丁零等部落。突厥的前身就是匈奴政权下的一个部落。《北史》记载:“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
随着匈奴帝国的崩溃,依附于匈奴的鲜卑、柔然等草原部落纷纷建立了各自的政权。不同部族之间,强者总是吸纳其他较弱部族,形成一个名义上的联合体。公元552年,阿史那氏族逐渐崛起,并联合其他部落推翻了柔然汗国,建立了突厥汗国。公元567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东、西两部。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东突厥曾一度攻至长安附近,逼得李世民不得不送上金银重礼以示退兵。唐太宗深知突厥对唐朝的威胁,经过三年的准备,于公元629年派遣李靖率军北上,最终灭掉了东突厥。公元657年,唐朝又消灭了西突厥。直到公元745年,唐朝与回纥(维吾尔族的祖先)联手彻底击败了后突厥,突厥作为一个政权名称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尽管如此,突厥这个群体并没有彻底消亡。在被唐朝击败后,西突厥的一支部落沿着咸海、里海、高加索一路西迁,最终抵达了今天的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在这里,西迁的突厥部落与当地的印欧语系民族交融,形成了今天土耳其人的祖先。这些突厥部落先后臣服于阿拉伯帝国和蒙古帝国。
13世纪,奥斯曼突厥这一支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强大起来。1453年,奥斯曼突厥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并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到了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已经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然而,19世纪时,奥斯曼帝国开始衰退,与沙皇俄国争夺霸权,爆发了长达十次的战争,最终惨败,俄国皇帝尼古拉一世甚至称其为“欧洲病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再次战败,最终解体。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成为其主要继承者。
从历史脉络上看,土耳其的确与突厥乃至更早时期的匈奴有着一定的渊源。但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匈奴还是突厥,都是由多个部落联合而成的政权。突厥部落本身只是匈奴的一支,而且突厥本身也是一个联合部族。因此,西迁的突厥部落仅是土耳其诸多先祖中的一支。这就像是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文化一样,现代中国人中也有一部分人的祖先是游牧民族(如姓呼延的中国人)。现代遗传学也证实了这一点。
法国和匈牙利曾对2300年前匈奴贵族的遗骸进行DNA检测,结果显示匈奴贵族的遗体主要拥有单倍群Q-M242的Y染色体,这与土库曼人、叶尼塞人等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与土耳其人并无直接的血缘联系。
接下来,我们来看突厥。突厥属于蒙古人种,其特征是直硬的黑头发、突出的面部颧骨和窄鼻梁。现代土耳其人则拥有与南欧血缘关系较大的Y染色体单倍群J2,从面部特征上来看,现代土耳其人更像典型的欧罗巴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