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四军秘密行军,农村狗吠暴露目标,张爱萍组织“打狗行动”
创始人
2025-09-09 18:03:39
0

1942年冬季,苏北的抗日局势急剧升级。为扩展并巩固其在中国的占领区域,日军调集大量精锐兵力,采取“分区清剿”和“纵深扫荡”的策略,重点进攻新四军的军部所在地——盐阜地区。

盐阜地区不仅是华中局的指挥中心,也是新四军的军部与第3师驻地。这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东临黄海,西接涟水,北靠陇海铁路,南界兴化,犹如一把锐利的剑横跨长江与陇海铁路之间,战略意义非凡。

为了扫荡盐阜地区,日军调动了超过1万的精锐部队,并联合近万伪军,共计约2万余人,陆海空三军配合行动,采取多路并进的方式进行包围。

面对这样的局势,新四军军部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将新四军军部和第3师的师部转移到更为安全的地区,并将主力部队部署到外围,集中力量进行外线作战。3师副师长、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接到命令,率领8旅、7旅21团及地方部队留守盐阜,坚持抗战。

为了统一领导盐阜地区的反扫荡工作,张爱萍被任命为8旅旅长、盐阜军分区司令员、盐阜地委书记,承担起这一重任。张爱萍在3师负责军队的教育、训练、编制和装备工作,未曾预料到自己会肩负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对敌军压境,他知道这是组织对他的极大信任,于是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投身到紧张的反扫荡准备工作中。

盐阜地区的黄淮平原广阔无垠,许多村庄都有围墙和炮楼,一旦敌人占领这些村镇,这些设施将成为他们的据点,阻碍我军收复失地。加之区域内湖泊和河流纵横交错,日军的汽艇可以轻松通过,形成强大的交通网络。针对这些问题,张爱萍指示军民齐心协力,拆除围墙和楼阁,开挖沟渠设立路障。为了切断敌人的水路交通,张爱萍要求在每隔3里的地方修建一座河坝,坝顶保持低于水面,既能阻挡敌人汽艇通过,又能保证我军通行无阻。

然而,敌强我弱,反扫荡的行动多在夜间进行。苏北的农村几乎家家养狗,狗叫一声,邻家狗便会跟着叫,极易暴露我军行动。狗是家家户户的看家护院工具,这个问题相当棘手。张爱萍明白,不能简单地通过命令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与当地各区乡负责人商议,耐心向群众讲解利害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大多数群众理解并支持打狗行动,只有少数乡亲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家犬。张爱萍提出妥协方案:每个村保留一公一母两条狗,等反扫荡结束后可以繁殖,但要确保夜间行动时狗不叫。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村民们积极配合,整个反扫荡期间,部队夜间行动从未因狗叫被暴露。

狗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掌握敌人动向。张爱萍指示各村镇要设立内应,选派士绅或现任村镇长主动与敌人接触,伪装投降,为我军提供情报。此外,还要派遣优秀民兵混入伪军据点,配合我军攻击敌人的新据点。这一策略开始时遭遇了一些反对,许多士绅认为迎接敌人即为背叛。经过多次解释和承诺,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张爱萍带领的主力和地方部队共计13个团,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兵力的作用,是他最头疼的问题。反扫荡的敌情复杂多变,部队必须分散行动,而分散后的指挥和协调尤为重要。张爱萍意识到,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侦察与警卫队伍,以确保在敌人的“梳篦式”扫荡中能及时作出反应。于是,他从23团1营营长詹英贵和警卫班长韩兆轩手中挑选了两名出色的指挥员,组建起一支强力侦察和警卫队,为后来的反扫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此基础上,张爱萍创新性地提出了“敌进我进、敌退我进”的游击战术。这一战术起初让许多人困惑,因为传统上战术常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但张爱萍详细解释后,大家恍然大悟:敌人进攻时,我军不退反而迂回到敌人后方,从背后发起攻击;待敌人撤退时,再迅速回到根据地摧毁敌人新设立的据点。

此外,张爱萍还给地方部队和民兵们讲解了三种巧妙的战术:一是“引诱敌人的小孩拉瞎子”法,通过小部队佯动把敌人引导到我方有利位置;二是“狗咬叫花子”法,用小分队不断骚扰敌人,拖延敌人的进攻;三是“偷挖洞”法,夜间悄悄挖洞,让敌人无法休息,疲惫不堪。这些简洁明了的战术比喻帮助民兵们迅速掌握了作战技巧,为反扫荡战斗增添了许多灵活的作战方法。

1943年春节前后,盐阜地区的军民齐心协力,准备充分,整个地区呈现出紧张而有序的备战气氛。2月17日至22日,日伪军在空中和水面配合下,朝盐阜地区发动猛攻。张爱萍立即召开最后一次动员大会,对参战部队进行鼓舞,他坚决表示:“战斗中,如果谁向后退,就枪毙谁;如果我向后退,你们就枪毙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康...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他的治国智慧和对文化的推崇,让他的名字至今仍然广为人知。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原创 地... 大多数人对于恐龙的印象,往往来自现代的一些电影或电视节目。这些恐龙的形象,是基于考古学家通过对恐龙化...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帝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留下了众多动人的故事。而...
原创 择... 提到诸葛亮出山,大家都会联想到三顾茅庐的故事。这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主要是因为它展现了...
原创 刘... 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布衣皇帝,一位是曾经在街头混迹的刘邦,另一位是出身贫寒、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的朱元璋...
原创 商... 《诗经·商颂·玄鸟》中提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段记载提到商朝的起源,讲述了玄鸟的降临...
原创 历... 袁天罡与李淳风,这两位名字在历史上常被与神秘、智慧以及未解之谜联系在一起。他们被传说能预测未来、洞察...
原创 和... 明清时期的比较,一直是互联网文史圈内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喜欢明朝的网友和喜爱清朝的网友,甚至有一些既...
原创 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决策都会在岁月的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今天,让我们回到南宋末年,探讨一个让后...
原创 刘... 吕后和刘邦之间,既有默契又充满紧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信的死,正是这种微妙关系的结果。 我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