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印战争打响,美上将劝蒋介石趁机反攻,蒋的一番话令他坐立不安
创始人
2025-09-09 16:35:21
0

1962年的时候,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费尔特,居然亲自跑到台湾去见蒋介石,这事儿可不多见。他这次去啊,就一个目的,就是想劝蒋介石派兵去打大陆。费尔特心里头可美了,觉得自己肯定能说服蒋介石,一路上都轻轻松松、高高兴兴的。

先说说那时候的局势吧。印度老在中国边境上挑事儿,中国呢,一直忍着,不想轻易打仗。可印度这行为越来越过分,在中印边界上老是搞摩擦。到了1962年,毛主席一拍板,决定打一场自卫反击战,把失地收回来。毛主席在作战地图前,指着印军的据点,就冷冷地说了句“扫了它”,这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就这么开始了。

从美国那边看啊,中国这举动正合他们心意。美国在正面战场上打不赢中国,就老想着各种办法制裁中国,还鼓动周边国家来挑衅中国。要是中国陷入战争,那美国就能趁机向印度卖武器,大赚一笔,还能限制中国的发展。

再说说蒋介石,他这么多年一直依赖美国,都快成习惯了。二战最艰难的时候,他还想着让西方国家来调解呢。后来他败退到台湾,还喊着“反攻大陆”的口号。抗美援朝的时候,他还主动提出要派兵支援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真是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

费尔特对蒋介石可太了解了,他知道蒋介石刚到台湾的时候,就找美国总统杜鲁门求援,希望能得到支持反攻大陆。蒋介石手里有好多陆军,空军也强大,有400多架战机呢,海军也不弱,有51艘舰船。就算我们收复了强大的重庆号,在他空军的威胁下,我们的舰队也只能自沉。可以说,那时候蒋介石在空军和海军上,优势可大了。

不过呢,蒋介石虽然武器装备厉害,但有个大问题,就是战机和战舰的燃料不够用。根据当时掌握的能源资源,他的空军和海军最多只能打两个月的常规仗。后期保养材料也短缺,他没办法,只能又去找杜鲁门求援。

可杜鲁门不是罗斯福啊,他没啥战略眼光。蒋介石找他求援,他直接就拒绝了,还说如果蒋介石贸然“反攻大陆”,他就袖手旁观。这态度说明美国对蒋介石不太信任。但蒋介石还是不死心,一直想着“反攻大陆”。

这时候局势跟以前可不一样了。印度在边境上老挑衅,中国自卫反击战都打响了。蒋介石觉得,这可是他“反攻大陆”的好机会。最让费尔特有信心的是,他出发前得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明确支持,说会提供足够的援助。这就意味着,蒋介石要是出兵,没啥后顾之忧,还能得到美国给的武器、弹药和空军海军物资。

费尔特觉得,肯尼迪的态度对蒋介石的决定可太重要了。两年前,中苏关系破裂的时候,蒋介石就提过“反攻大陆”的想法,但美国把台湾当成它在远东防御体系的重要部分,怕蒋介石冲动行动打乱战略部署,还受到西方国家的压力,肯尼迪就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蒋介石又碰了一鼻子灰。

考虑到这些,费尔特对自己这次任务可自信了,一路上都轻轻松松、高高兴兴的,带着满心的期待到了台湾见蒋介石。两人一见面,费尔特就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跟个带来希望的使者似的,开始跟蒋介石谈话。

费尔特寒暄了几句,就直接进入正题,把肯尼迪的态度转达给蒋介石。他还详细分析了国际局势,说蒋介石这时候出兵“反攻大陆”有战略意义。为了打消蒋介石的疑虑,他还特意说情报显示我军在西藏作战特别困难,补给线又远又脆弱,几乎是“九个人补给一个人作战”,这就意味着我军没法有效应对敌人的反击。要是蒋介石这时候进攻,肯定能成功。

可费尔特没想到啊,蒋介石听完他的分析,一点儿兴奋劲儿都没有,反而特别冷静。接着蒋介石说的话,把费尔特都给震住了。蒋介石说:“这场战争是我们收复失地的正义之战,要是这时候出兵大陆,肯定会被人唾弃,不是你说的‘良机’。”费尔特一听,才意识到情况没他想的那么简单。

蒋介石这时候明白了一个道理:美国一直把他当棋子用,支持他不是为了他个人利益,而是为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和在远东的战略布局。美国以前为啥不让他“反攻大陆”?就是怕他影响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现在美国改变态度,不是因为觉得时机成熟了,而是想让他配合印度制造更多摩擦,牺牲台湾的年轻士兵,给美国谋取更大的战争利益。

费尔特走后,蒋介石跟陈诚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告诉陈诚,自己拒绝出兵不是因为怕失败,而是因为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军现在对付印度的威胁绰绰有余,用不着太多兵力。台湾就算这时候出兵,反攻大陆的梦想也就是给美国当炮灰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康...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他的治国智慧和对文化的推崇,让他的名字至今仍然广为人知。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原创 地... 大多数人对于恐龙的印象,往往来自现代的一些电影或电视节目。这些恐龙的形象,是基于考古学家通过对恐龙化...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帝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留下了众多动人的故事。而...
原创 择... 提到诸葛亮出山,大家都会联想到三顾茅庐的故事。这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主要是因为它展现了...
原创 刘... 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布衣皇帝,一位是曾经在街头混迹的刘邦,另一位是出身贫寒、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的朱元璋...
原创 商... 《诗经·商颂·玄鸟》中提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段记载提到商朝的起源,讲述了玄鸟的降临...
原创 历... 袁天罡与李淳风,这两位名字在历史上常被与神秘、智慧以及未解之谜联系在一起。他们被传说能预测未来、洞察...
原创 和... 明清时期的比较,一直是互联网文史圈内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喜欢明朝的网友和喜爱清朝的网友,甚至有一些既...
原创 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决策都会在岁月的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今天,让我们回到南宋末年,探讨一个让后...
原创 刘... 吕后和刘邦之间,既有默契又充满紧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信的死,正是这种微妙关系的结果。 我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