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孙权设立丞相一职,为什么不让张昭担任?原因有三个!
创始人
2025-09-05 10:04:33
0

公元200年,孙策临终时,将张昭和周瑜指定为托孤大臣,负责辅佐孙权继位。孙权继承江东之后,经过多次南征北战,成功巩固了江东的根基,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到了公元222年,孙权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成为了大魏的吴王。在称王之后,孙权有了设立丞相这一职务的权力。此时,江东的许多文武官员都倾向于让张昭担任首任丞相,但孙权却做出了与之相反的决定,力排众议,最终任命了孙邵为丞相。

公元225年,孙邵去世后,江东再次出现了推举张昭担任丞相的呼声。然而,孙权再度拒绝了这一提议,而是任命了顾雍为新的丞相。直至公元236年,张昭病逝,他始终未能升任丞相。那么,为什么张昭未能如愿以偿地成为丞相呢?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平衡江东派系的需求

孙坚父子虽然出身于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但他们并非江东本地的世家大族。孙坚曾在徐州等地担任职务,而孙策在寿春依附割据势力。孙策在平定江东时,主要依靠的是淮泗流域的将领与士族,例如周瑜、张昭、鲁肃等人。此外,许多避乱来到江东的中原人士也得到了重用,如诸葛瑾、吕岱等。

由于这些做法,孙策和孙权在当地士族中产生了不少不满情绪,这也为孙策的遇刺埋下了伏笔。孙权继位后,同样必须考虑到本地士族的利益。首任丞相孙邵虽是青州北海国人(今山东潍坊市昌乐县西),并非江东本地人士,但孙权没有继续使用淮泗派系的人士如张昭。此时,顾雍,作为吴郡顾氏家族的一员,成为了一个相对合适的选择。顾氏与张氏、朱氏、陆氏并列为吴郡四大家族,且顾氏一向忠诚于孙权,这使得顾雍成为合适的人选。后来,陆逊也因出色的表现,继任了丞相一职,成为江东的重要人物。

二、张昭性情刚烈

公元225年孙邵去世后,关于张昭担任丞相的呼声再次出现。这时,孙权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考虑:“并非我吝啬给他丞相之位,而是考虑到丞相职务繁重,而张昭性格刚烈。如果他的意见未被采纳,他容易心生怨言,对内政没有益处。”因此,孙权选择了性格较为温和的顾雍来担任丞相。

张昭的刚烈性格在朝堂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他曾在一次孙权醉酒时直言不满,面对孙权的劝解,他仍坚决表达自己的意见。孙权感到惭愧并放弃了饮酒,而张昭则表现出更为刚强的个性,这让孙权深知,若让张昭担任丞相,他或许会在政治上与孙权形成较大的冲突,影响孙权的威望和朝政的稳定。

三、张昭曾主张投降曹操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表死后,刘琮投降,曹操迅速夺取了荆州并将目光投向江东。张昭等人曾主张投降曹操,认为投降能够保全江东的利益。而与之对立的鲁肃、周瑜等则主张与曹操决一死战。最后,江东联合刘备的军队成功击败曹操,这也使得主张投降曹操的张昭,在历史上留下了“投降”的污点。

在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登基称帝时,召集百官参加庆典,并特意提到周瑜的功劳。张昭也准备举杯表彰功德,然而孙权打断了他的话,直接说道:“如果听从张公您的建议,恐怕我们早就要乞讨了。”张昭听后非常羞愧,顿时伏地汗流。自此,张昭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他无法抹去的污点,孙权也因此始终无法任命他为丞相。

综上所述,张昭未能担任丞相,除了江东各派系的复杂局势外,还与他性格的刚烈以及曾经的投降言论密切相关。尽管如此,张昭依然是吴国历史中不可忽视的政治人物,其忠诚与贡献值得肯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千古一帝”。他为中国的统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功勋卓著。然...
原创 将... 蜀汉,这个承载了中国历史上辉煌与悲壮的王朝,历经兴盛与衰亡,最终走向了深渊。而在推动蜀汉走向毁灭的过...
原创 “... 易中天,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是一位知名作家、学者和教育家,现为厦门大学教授。2005...
原创 历... 千百年来,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早已烙印在人们心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对他充满敬仰。连陶渊明先生都曾写诗称...
原创 尚... 在清代,尚书的职务通常被理解为各部的最高官员,按照常规,满洲的尚书通常被视为部的实际负责人,而满汉左...
原创 秦... 秦始皇与秦国历代君王的历史贡献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完成六国统一的伟大人物。他的名...
原创 他... 在二战题材的银幕经典中,《波斯语课》(2020)以一场惊心动魄的语言骗局,撕开了纳粹暴政下人类智慧的...
原创 清...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当政者普遍重视老年群体,制定了多项政策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这种关怀与尊重老...
原创 8... 洪武三年,朱元璋派遣大军征讨蒙古,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了讨好朱元璋,李文忠将俘获的元顺帝的孙子买...
原创 张...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进入了第四天。此时,张灵甫指挥的第74师,以及隶属于该师的两个炮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