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11月23日消息(记者刘欣莹)22日,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指导中心、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联合在海曙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举办“垃圾分类走进历史文化名城”主题活动。活动创新性地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与历史文化保护深度融合,邀请市民走进千年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可感、可知、可玩的沉浸式绿色文化体验,切身感受宁波在城市治理中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构建历史文化保护长效机制的不懈努力,让绿色治理与文脉传承共同赋能城市美好生活。
垃圾分类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活动现场航拍(央广网发 张仁健供图)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注重挖掘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环保理念的相通之处,着力推动绿色生活方式从理念转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古人讲究‘物尽其用’,这恰恰体现了最朴素的资源循环利用理念。”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指着展板介绍,“比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中的砖瓦复用、器物修复,都与我们现在推行的‘垃圾资源化’和‘循环利用’一脉相承。”紧邻展板设置的“守望名城同行区”及“绿色生活科普区”参与踊跃,市民们在知识问答、趣味互动中现学现用,开启了一场与城市历史、资源保护的深度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文化认同与行动自觉。
在“名城守护拼图墙”互动区域,市民们通过翻转图块拼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画面,每个翻转动作都展现了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的发展,寓意着垃圾从"废弃物"到"资源"的转变。“这个设计太有意思了!”正带着孩子参与体验的陈女士表示,“以前我们都只是走过这些地方,并不清楚我们熟悉的鼓楼、月湖等都是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拼图翻转,让小朋友也参与到保护历史文化和保护环境中,让我们大人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宁波历史文化以及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一脉相承,以后要更好地爱护我们的家乡。”
小朋友体验“名城守护拼图墙”(央广网发 何开艳供图)
“旧物新生”创意工坊区人气十足,这里不仅教授旧物改造技艺,更传递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一理念。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将旧报纸、旧书籍改造成花瓶,旧布料变身环保袋。“我要用这个自制的环保袋,代替塑料袋装东西!”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甬流传物”循环市集则巧妙融入历史街巷,让闲置物品在历史街区中流转新生,演绎着"物尽其用"的传统智慧与现代环保理念的完美结合。这些互动场景不仅让垃圾分类及历史文化保护“可知可感”,更让市民在参与中体验到环境改善、文化传承带来的美好体验与持久价值。
“甬流传物”循环市集(央广网发 何泽琪供图)
据悉,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宣传实践,更是宁波在城市治理与历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上的创新探索。通过打通“垃圾分类”与“名城保护”的领域壁垒,宁波正积极构建一种“以治理促保护、以文化润民生”的长效机制。将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融入市民日常,将历史文化守护责任转化为行动自觉,共同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未来,宁波将继续以绿色发展与文脉传承双轮驱动,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切实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让这座千年名城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