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学习过许多关于中国历史的知识,其中“三皇五帝”和夏商周这段历史一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夏朝的建立以及夏桀这个亡国之君的故事,几乎成为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固有印象。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段历史的真相并非我们了解的那么简单。事实上,商朝的甲骨文中并没有记录有关夏朝的任何内容。那为什么周朝能够如此清楚地知道夏朝的存在呢?这就像是宋朝虽然在唐朝之后,却连元朝对唐朝的了解都比宋朝更加深刻一样。商朝的甲骨文中并没有提及夏朝的事迹,而周朝却能清楚知道它的存在,究竟是怎么回事?
考古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直到周朝复杂的信息得到了全面整理,才揭开了其中的真相。原来,周朝之所以能够知道夏朝的历史,源于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年,周朝的先人曾经在夏朝建立时提供过帮助。而在推翻商朝的过程中,周武王姬发也正是利用了这一层历史背景,使得自己能在推翻商朝时名正言顺。
从中国历史的传承角度来看,每一个王朝在覆灭后,后来的朝代都会整理和归纳前朝的历史,留下足够的证据让后人了解过去的事件。但是,商朝的甲骨文却没有提到夏朝的任何事宜。夏朝的起源,也只能在周朝建立之后,逐渐为世人所知。
不仅如此,许多出土的夏朝文物,也都是由周朝的文献记载下来的。即便商朝的甲骨文中曾出现“夏”这个字,它的意思与朝代并无关系。商朝的文献对于前朝的唯一记载就是“西邑”。换句话说,那个时代的历史,应该是西邑、商、周这几个名称的顺序,那么周朝为何要改变这种历史呢?
如果想要弄清楚真相,我们首先需要从“利益”这一关键词入手,探讨周朝为何要将西邑改为夏,对周朝来说,这样的改变究竟有什么样的好处?商朝和周朝都承认,在商朝之前有一个重要的朝代,虽然这个朝代的名字可能不重要,但它肯定会为后世留下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它的存在。
1959年,考古学家们在洛阳偃师二里头发现了一个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之间的考古遗址,这一发现填补了历史的空白。龙山文化代表的是尧舜禹时期,而二里岗文化则是早期商朝的文化。通过这一文化的发现,西邑和夏朝的存在得到了印证。尽管甲骨文与周朝的文献有所不同,但这一历史事实已经被证明。
无论是西邑还是夏朝,它们的存在已经无可否认。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周朝要“创造”一个商朝甲骨文中没有任何记载的朝代。考古学家们提出了两种可能性。首先,周朝可能直接创造了“夏”这一朝代。在那个时期,“夏”还有“大国”的含义,这意味着周朝可能将商朝之前的文化称为“大国”。
第二种可能性则是,周朝希望借助夏朝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周武王推翻商朝后,为了赢得民众的支持,必须将商纣王描绘成一个彻底的暴君。尽管商纣王的暴政无可否认,但要说他完全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显然并不完全公正。这种对商纣王的抹黑,可能是周武王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采取的必要手段。
经过深入分析,第一种可能性被排除了。毕竟,创造一个朝代而没有任何相应的记录,是不可能成立的。就像我们今天提到三国时期,蜀汉、魏国和孙吴都有确凿的史料和领导者的姓氏或地名记载。周朝不可能凭空创造一个名为“夏”的朝代,也没有胆量去无中生有。
因此,第二种猜测更为可信。周朝通过与夏朝的历史结合,成功地加强了自己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周朝与商朝的对立不仅仅是为了推翻商纣王的暴政,也是在恢复夏朝曾经的辉煌。根据周朝的文献记载,夏人曾与周朝的先人共同帮助大禹统一了中原文化。而在大禹死后,夏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周朝则偏安一隅。夏桀的暴政使得夏朝失去了天下,周朝没有插手其中,但当商纣王暴政四起时,作为周朝后人的周武王就必须站出来治理天下。
无论夏朝的历史是否完全可信,周朝的目的已然达到了。通过这种历史的重构,周朝确保了自己对历史的解读,使得甲骨文中并未记载的历史事件,也通过周朝的文献得到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