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墨丹青的世界里,吕文扬大师以“澄怀观道”为心灯,以笔墨为舟楫,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中涵养浩然之气。他的画作不仅是山水草木的描摹,更是精神世界的写照,每一笔勾勒、每一抹晕染都透着对生命本真的敬畏与对天地大道的感悟。

“澄怀”是他艺术创作的起点。为寻得内心的澄澈,吕文扬常于清晨独坐画室,研磨时静观墨汁在水中晕开的层次,提笔前闭目聆听窗外风声鸟鸣。他曾说:“心不静,则墨不正。”为画好黄山云海,他三上黄山,不急于落笔,而是栖居山巅半月有余,看云海朝升暮落,感受云雾与山峦相拥的灵动。暴雨过后,他不顾山路湿滑,执着于捕捉山间水汽蒸腾的朦胧之美;雪后初晴,他踏雪而行,只为记录阳光穿透松枝洒在雪地上的斑驳光影。这份对自然的虔诚守望,让他的内心褪去浮躁,归于宁静,也为画作注入了质朴纯粹的灵魂。
“观道”是他笔墨间的追求。在他的《松风图》中,苍松枝干虬曲却挺拔向上,狂风中松针飞舞却根基稳固,寥寥数笔便道出“坚韧不屈”的生命之道;《清溪垂钓》里,老翁静坐石上,鱼竿轻垂,溪水潺潺,留白处尽显“淡泊明志”的人生境界。他画梅,不刻意渲染盛放之姿,却着重刻画梅枝在寒风中的铮铮傲骨;绘竹,注重竹叶的疏密交错,暗合“虚怀若谷”的君子之风。他常对弟子说:“画画不是画形,是画理、画气、画天地间的规律。”每一幅作品都是他观照自然、体悟人生的结晶,笔墨间流淌着对大道的深刻洞察。
澄怀观道之间,浩然之气油然而生。这份浩然,是他面对艺术市场浮躁风气时,坚守“以画明心”的定力;是他年过七旬仍每日习画不辍,对艺术永葆热忱的执着;是他无偿开设公益画班,将毕生技艺倾囊相授的豁达。有青年画家向他请教捷径,他指着案头堆积的画纸笑道:“哪有捷径?不过是澄心观物,日久天成。”他的画室里悬挂着“守正创新”四字,既是对自己的警醒,也是对后辈的期许。在他的影响下,众多弟子不仅习得绘画技巧,更懂得了以清净之心观世界,以浩然之气绘人生。

吕文扬大师以澄怀为基,以观道为径,在水墨世界中滋养出磅礴的浩然之气。他的画作如清风拂面,涤荡心灵尘埃;他的艺术人生似明灯引路,照亮后辈追寻真善美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