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史贻直:任5省封疆,雍正临终前赐他一件衣服,他当场泪流满面!
创始人
2025-08-27 18:33:07
0

《——【·前言·】——》

史贻直,一生为官清廉,手握重权,却始终小心翼翼,在朝堂上如履薄冰。

五省封疆大吏,风光无限,可他比谁都清楚,雍正的信任,往往伴随着试探。雍正临终前,送了他一件衣服,看似寻常,却让这位八旬老臣当场泪流满面。

史贻直到底读懂了什么?他这一生,究竟是官运亨通,还是步步惊心?

史贻直:不朽的传奇人生

1682年,史贻直出生在江苏溧阳的史府中。他的父亲史夔刚刚在这一年考中了进士。

史贻直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据说他3岁就能背诵《千字文》,5岁开始学习《左传》《论语》等儒家经典,10岁时文章已有一定水平,常被父亲的好友们称赞为“神童”。

史贻直勤奋好学,过目不忘,14岁便考取秀才,17岁时以江南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举人,第二年又高中进士,殿试名列前茅。

比起他父亲21岁考中进士的"成绩",史贻直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远远超过了同龄人。

考中进士后,年仅19岁的史贻直被分到翰林院任检讨,成为众多老学究们的同事,但他谦逊好学的态度很快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和喜爱。

在翰林院,他认识了一位同年进士年羹尧,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成为了忘年之交。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无论是做官还是生活,他们都彼此支持,这段友谊经历了不少风雨,但从未动摇。

史贻直性情耿直,为人正直,在翰林院一些歪风邪气盛行时,他从不随波逐流,总是坚持原则,以德服人。

这种正直不阿的品格,为他日后的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敢于直言,方显气节

雍正二年,年羹尧凯旋归来,在西北边疆打了一场大胜仗,捷报传回京城。

按照惯例,文武百官需在广安门外列队跪迎,以示尊崇。

但当年羹尧骑在高头大马上出现时,史贻直只是躬身拱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官场礼节,丝毫没有下跪的意思。

其他跪着的官员无不侧目而视,等着看年羹尧发怒。

谁知年羹尧远远望见史贻直,不但不生气,反而喜形于色,策马而来,一把将史贻直拉上马背,两人就这样肩并肩进了城,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官员。

为啥年羹尧对史贻直这么客气?因为此时的史贻直已经是吏部侍郎了,深得雍正帝信任。

但他之所以如此"放肆",还因为他与年羹尧是同年好友。在他看来,君子之交淡如水,再高的官位也比不上纯粹的友谊。

而年羹尧能体谅他的心意,也显示出二人的交情之深厚。史贻直虽为朝廷命官,但从不阿谀奉承,他的耿直已是大家公认的美德。

正是凭着这种敢言直谏、不卑不亢的气节,他赢得了皇帝和同僚们由衷的敬重。

明断秋毫,彰显德才

雍正四年,河南发生了一桩离奇的案件。

当地巡抚田文镜在查办贪官时极为严厉,一口气免除了几十名涉案官员的职务。

奇怪的是,这些被革职的官员大多是出身名门,靠科举起家,而田文镜本人却是捐纳而来,出身寒微。

直隶总督李绂正巧路过河南,闻听此案,怀疑其中另有隐情。他当众指责田文镜有意迫害读书人,二人争执不下,各执一词,都向雍正帝告状。

雍正帝知道此案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若处置不当,恐怕会激化党争,于是派了素有智慧和威望的史贻直前去查办。

史贻直到了河南后,秉公办案,明察秋毫,很快还原了事情的真相:原来田文镜的确有失公允,不少无辜官员被他错判陷害。

史贻直及时平反,使几十名冤案得以昭雪。田文镜则被革职查办。这一番作为,不但挽回了朝廷的声誉,也让史贻直成了远近闻名的明官。

雍正帝对他赞赏有加,特地提拔他为福建总督,让他在更广阔的天地一展才华。

史贻直之所以能临危受命,顺利解决案件,全凭一身正气和出众的判断力。在那个官场派系林立的年代,能不偏不倚、明断是非,实属难能可贵。

一诺千金,福泽百姓

乾隆元年,史贻直升任两淮盐政,负责治理淮河流域的水利。

他看到两淮地区的百姓长年饱受洪涝之苦,尤其是武昌西南江汉交汇的堤坝年久失修,每逢汛期就决口成灾,苦不堪言。

修复堤坝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至少要持续三年才能完工。

史贻直的幕僚劝他说:"阁下再过几年就该调任了,何必在这里劳心费力,让别人去操心吧!"

史贻直却斩钉截铁地说:"为官不就是为了造福百姓吗?我们修堤筑坝,免除灾祸,让千家万户得以安居乐业,难道不是最大的政绩吗?"

于是,史贻直不顾阻挠,带领属下夜以继日地修筑堤坝。

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武汉一带的水患得以根除,老百姓从此告别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个个都把史贻直视为再世活佛。

乾隆帝得知后,对史贻直赞不绝口,称赞他不忘初心,一心为民,堪称儒臣楷模。这段佳话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那个官僚习气浓重的年代,史贻直能以一诺千金的气度恪守为民之责,不计个人得失,实在难能可贵。

他的言行诠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也为后世立下了楷模。

生死轮回,肝胆长存

雍正十三年,史贻直正在外地查案。突然接到急报,雍正帝驾崩。

他不顾旅途劳顿,星夜兼程赶回京城,但终究还是没能见到雍正帝最后一面。

乾隆帝继位后,将雍正帝的一件衣服赐给史贻直,说这是先帝托付给他的。史贻直接过衣服,不禁泪如雨下。

乾隆帝见状,也潸然泪下。为啥?因为这件衣服代表着雍正对史贻直的信任和期望。

作为大清开国以来的著名宰臣,史贻直一生荣宠不断,仕途传奇。

在64年的从政生涯中,他两次拜相,封五省封疆,德高望重,被誉为"乾嘉名臣"之首。

乾隆二十九年,这位82岁的老人与世长辞。回顾他的一生,虽历经坎坷,却始终不渝地坚守正道,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为官之道和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结语·】——》

生在官宦之家,本可以靠父亲的关系过逍遥日子。史贻直偏不,他硬是靠自己的本事当上了大官。

更难得的是,当了大官还能为民做实事,不贪不占,这样的清官在历史上可不多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清史稿》《小仓山房文集》《晏子春秋》《清稗类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古今以来,笔者以为三国演义以历史文化文学人文类最为珍贵,无二。单讨论明确书写的三国演义书中明确书写的...
原创 晚... 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等国从海上侵略中国沿海,而俄国从北方陆地上鲸吞中国土地。陆地上和海上同时面临西方列...
原创 溥... 他是末代皇族,奶奶是慈禧太后,哥哥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淡泊名利,向往平淡的生活,除了把自己的一生...
原创 为... 如果宋朝不灭,中国至少领先世界500年。很多人都说中国近代史的落后,都是清朝造成的。在明朝中后期,中...
原创 金... 岳飞一死,大家可能会想,金国不得赶紧南下,把南宋给灭了?可实际上,金国没这么干。 金国虽然战斗力强...
非洲能源商会宣布今年在上海设立... 几天前,非洲能源商会(AEC)总部核心成员代表团一行从南非飞抵上海,3月13日,AEC代表团与临港管...
原创 当... 当年我们从日本人手中收复台湾之后,都发生了哪些事呢? 今天我们回顾一下那段历史,温故而知新,也许能有...
原创 计... 电视剧《虎啸龙吟》热播,传奇地展现了司马懿的一生,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后三国英雄时代。年轻的司马懿本...
原创 战... 战国时期,魏国是个大国,尤其是在魏文侯那会儿,国力强盛,人才济济。魏文侯特别会用人,像吴起、李悝这样...
原创 名...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20) 上一章: 针尖对麦芒:手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