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安东强:为何植树节与孙中山逝世纪念日是同一天?
创始人
2025-08-27 18:04:35
0

——专访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安东强

作者 卢诗纯 朱贺

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纪念日。在同为植树节的这一天,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各种方式向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表达敬意和缅怀。

植树节的设立与孙中山有何联系?孙中山何以被跨时代多地区纪念?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安东强近日接受“东西问”专访,探讨中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安东强:1928年3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并将这一天定为植树节,节日当天所造林称为“中山林”。此举一方面与植树象征生命延续的中国传统观念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对孙中山生态理念的传承。

中国近代开埠后,自然资源遭过度攫取,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荒山秃岭广布。对此,孙中山率先从现代国家建设出发,较完整论述了造林和农桑的重要性,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倡导植树造林的政治家。

早在19世纪末,孙中山就在《上李鸿章书》中建议“急兴农学,讲求树畜”,以缓解人口增长与土地生产力低下所导致的“饥馑之患”。“农林”之利随后成为各方共识。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受曾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影响,设立农林部,并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并颁布《森林法》。1915年,清明节被确定为植树节。因此,尽管中国最初的植树节并非3月12日,但也与孙中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根据邓小平倡议,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2020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正式施行,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孙中山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进行“民生主义”演讲时,也指出,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当时,不少林场受孙中山的重林兴林思想影响,在宣传造林、宣讲知识、推广良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孙中山“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的农林思想,不仅反映了他推动生态保护的迫切决心,更彰显了他以农林为基础发展“实业救国”的宏伟蓝图。

安东强:与前述“中山林”相同,中山公园、中山路等都是对孙中山纪念活动的“空间化”,本质上是因为他作出具有“超越性”的伟大贡献。

一个表现是政治主张的理念。振兴中华、天下为公、主张民族大团结的“五族共和”等思想,超越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经验,也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思想财富。

另一表现是时代前瞻的眼光。《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集中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工农业、交通等的现代化设想,如在长江三峡河段修建闸坝、建设16万公里覆盖全国的铁路网等,这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前瞻性纲领,在今天的中国已渐成现实。

以铁路为例。2024年9月,广东龙龙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运营里程正式突破16万公里,标志着孙中山“建设16万公里铁路”的百年梦想得以实现,也印证了他的远见卓识。

2024年9月14日,新建龙岩至龙川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正式开通运营。图为梅龙高铁首发列车旅客(右一)在广州东站与乘务员合影。 记者 陈骥旻 摄

记者:在东南亚、北美等地,为何“中山”符号常与华侨华人社团、同乡会紧密结合?

安东强:1897年,孙中山来到日本,在友人宫崎寅藏和平山周的陪同下拜访众议员犬养毅。由于孙当时仍处于被通缉状态,在登记记录时不便使用真名,平山周想起刚刚途经的中山侯爵邸,就帮他在姓氏栏填上“中山”二字。孙中山随即在名字栏填上“樵”,全名“中山樵”,取“中国山樵”之意。

“中山樵”的化名传播很快,在1898年的天津《国闻报》上就曾刊出《中山樵传》。“孙中山”是在辛亥革命后才广泛传播开来,后来成为大家熟知的一个政治文化符号。

而海外中国人将“中山”作为社团、同乡会等组织的符号,既与孙中山先生之于中华民族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有关,也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足迹及其超越地域、血缘的革命组织理念密切相关。孙中山在长达40年的革命历程中,近半时间都奔走于海外社团、中国留学生之间,在其间做思想启蒙、宣传鼓动、组织策划的革命工作。

激发海外中国人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意识的同时,孙中山还改造了基于地域和血缘关系建立的同乡会,将其发展为具有更广泛凝聚力的革命社团,帮助大家调解矛盾,使之团结在救国、爱国的共同目标下,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由此看来,“中山”符号可被视为海外华侨华人联结同胞情谊的政治文化纽带,具有超越政治或党派的意义。

2024年广东侨界喜迎国庆暨第八届中山侨界群众文化嘉年华非遗展演在中山市湾区未来科技城开演。图为中山醉龙舞表演。 记者 陈骥旻 摄

安东强:学界对“中山精神”有很多讲法。我认为,“中山精神”用两个字概括是“博爱”,用四个字概括是“天下为公”。

“博爱”是孙中山政治学说的核心之一,他将“博爱”定义为超越私爱的公爱,强调人与人、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互爱互助,并将其视作人类和谐与幸福的基础。孙中山认为,通过“博爱”可达到他对理想社会的终极追求——“天下为公”,并明确表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以三民主义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的重要政治文化纽带,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发展实业、重视民生等政治理念,有助于两岸找到和平统一的“最大公约数”,达成更多有益家国和人民的共识。两岸关系形势越是趋复杂严峻,越凸显中山精神之宝贵。

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提到,“‘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今天,两岸中国人共同纪念、缅怀孙中山先生,也需始终铭记先生遗志,继承先生未竟的志业。(完)

受访者简介:

安东强。受访者供图

安东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历史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政治制度史、中国革命史,著有《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孙中山史事编年(第2卷)》《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2025年即出)学术专著,曾获首届“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青年学术奖”一等奖,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清史·典志·教育志”和“清史·史表·学政表”编纂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新文科等类项目。

【编辑:李润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刚刚确认:8级!马上到武汉,及... 今天(11月24日) 武汉市气象台发布 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请注意防范 预计今天午后到前半夜 武汉大...
李在明回应高市涉台言论 据韩国《东亚日报》等韩媒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当地时间23日表示,韩国将稳定地处理好对华关系,推进以国...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郑宇履新北... 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官网获悉,郑宇已任北京市民政局党组书记。 公开资料显示,郑宇,男,汉族,1...
男子一次性收到11年工资38万... 11月24日,四川通江的村民金福春从山西回到四川老家的第8天,领到了公司拖欠多年的劳动报酬,共计38...
原创 盛... 盛唐时期的军队能打过晚清的清军吗?大清最弱的时候,恰恰也是它最强的时候吗? 一支军队之所以强大,往往...
原创 唐... 古往今来,自秦朝至清朝,历代超过五百位皇帝中,大部分都出身于权贵之家,或是拥有显赫背景的家族。能够建...
新崎盛晖:现代日本与冲绳 自1879年“琉球处分”被强行并入日本后,冲绳长期承受军事基地的沉重负担,二战后更被美国实际控制,直...
原创 课... 清末的光影从未远去,这组老照片打捞起时代的不同侧面。旗人全家福、乡村唱大戏的欢腾氛围、北洋水师官兵的...
泪崩!鲁能深夜宣布!3大功勋主... 在一个平常的深夜,山东泰山俱乐部发布了一纸震撼公告:王大雷、郑铮、张弛三位功勋主力将集体淡出一线队首...
携手香奈儿,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偌大的极简风气球悬于挑高的天花板,松弛感满满;长近百米的休闲吧台沿落地玻璃窗一字排开,将黄浦江美景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