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结婚也攀比?以江南地区为例,聊聊明朝的妆奁文化
创始人
2025-08-27 18:02:26
0

自古以来,婚丧嫁娶就被看作人生大事,中华文化中也对此专门制定了一整套礼仪规定来让社会遵守,妆奁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妆奁本来只是指女子在梳妆打扮时所使用的镜匣,经过长期发展后,逐渐演变为女子出嫁时带往男方的嫁妆,

染上了浓重的金钱含义。而到了明朝时期,这种含义更甚,并成为普遍现象,尤其在江南地区更是流行,是人们默认遵守的条例。

明朝江南地区妆奁风俗盛行的原因

1、上行下效之后所产生的影响

明朝自建立伊始,皇室就规定要对出嫁的公主予以规模隆重的礼品和对待,重视之意一览无余。起初,这笔钱还是由皇帝的内库支出,后来户部也参与其中,将一种家庭内部事务升级成了政府事务。

如明神宗时,“皇三妹装奁所需谕户部光禄寺各进银十万入内,部臣以溢取太仓非旧制且悖”,备受宠爱的公主则更多。在这种政策之下,民间难免受到影响,对妆奁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几个档次,江南地区便是如此。

2、经济发达是妆奁盛行的客观条件

当然,江南地区本身的发达经济也为妆奁提供了基本的支撑。江南地区本就水路纵横、河网密布,交通十分方便,大运河的开通更使这种条件得到了极大改进。

此外,随着城镇的发展,小港口贸易型城市取代了原先海外港口的商业地位,使整个江南都成为了富庶之地。

再加上前朝的历代积累和朱元璋的定都南京,使得江南的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倾向。久而久之,江南地区富商大贾云集,民众的整体经济水平也相对较高。

经济的发达使得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改变,攀比之风开始盛行。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拿出来炫耀,“近来风俗尚奢,亡论贵贱,服饰概用织金宝石,宴饮皆簇盘缠糖”,妆奁自然也不例外。

婚礼其他方面都是其次,但女儿出嫁时的排场一定要够大、礼物一定要够贵重在,这才能体现出足够的面子和身份。即便是平民阶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风气渲染,将妆奁看的尤为贵重,就算父母无法承担这笔费用,家族中的人也会自动帮忙。

明朝妆奁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虽然妆奁在长期发展之中已经几乎成了金钱的代名词,但它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却并未就此消失,成了一种传统延续下来。如日常生活器具和衣服首饰等便是其中的主要物品。

晚明思想家陈确曾列出这样一份妆奁物品清单:

“衣橱一口,衣箱二口,火箱一隻,梳卓一张,琴凳二条,大杌头二条……有力者任减之,更无限制。”

这段话不但是上述观点的有力证明,也体现出当时的明朝社会其实对妆奁一事是较为宽容的,是一种人之常情下的规定性行为。

物质条件较为优渥的家庭,也会把直接的钱财和土地房产算作妆奁一同当作女儿的嫁妆。在《杜骗新书》中,就记载了一个恶棍试图打一位丧偶妇人嫁妆主意的故事。

虽然故事的创作本意是为了教授人们不要上当受骗,但却从侧面反映出了女性对妆奁其实是有支配权的,即便再嫁也没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思想的冲击是分割不开的。

甚至有一位将军把自己妻子的妆奁用来当作军饷,也并未受到社会的谴责,再度佐证了这一观点——妆奁的使用自由度是非常高的。

另外,明朝时期仍然流行着将

奴婢当作嫁妆共同来到男方家庭的传统。一方面,这是为了更好照顾出嫁者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婢女与出嫁者的感情更加深厚,算是作伴,这在如今的影视剧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妆奁形式自然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承担得起,平民百姓就不用奢望了。

最后,前文已经说道,妆奁最开始只是女子用来梳妆打扮的镜匣,最多只是在其中装一些首饰或化妆物品,这导致妆奁在最初的发展是朝着设计精巧这一方面的。

到了汉朝就出现了双层形式的妆奁,其后又出现了多子奁,不仅能够容纳的东西变得更多,也象征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经济水平的发达,逐渐出现了紫檀、黄花梨这种材质的妆奁,美观的同时也有着身份的象征,而妆奁也由此分为了便携式妆奁和大型妆奁。

妆奁盛行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妆奁这种传统习俗本身并没有错误。女儿出嫁,父母产生不舍情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会想要给予不少物品来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达和攀比之风的盛行,原本应该是代表了父母美好祝愿的妆奁就慢慢变了味道。它成了部分家庭炫耀自身财富的工具,甚至就连女儿嫁出都只是体现这种财富的工具,亲情淡薄也就是如此。

除此之外,当这种攀比风气变得盛行之后,沉重的妆奁给那些底层乃至中层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在父母无法支付这笔支出的情况下,女方将变得极为尴尬。

而如果女方给出的妆奁实在过多,男方也需要付出相对应的聘礼,换言之——

一次婚姻拖累两个家庭。从这个角度来说,将妆奁看得太过重要也实在不是件好事。

总结

妆奁在明朝时期受到重视一事本来应该是女性获得解放的有力体现。她们不再只是传统思想当中的附庸,而是逐渐成为了在家庭和社会之中可以承担一定责任的个体,是女性整体地位提高的证明。

但是,江南地区在当时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这方面的思想底蕴完全没有建立起来,再加上明朝政府的不管不顾甚至推波助澜态度,使得妆奁反倒成了一大坏处。

参考资料:

《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古今以来,笔者以为三国演义以历史文化文学人文类最为珍贵,无二。单讨论明确书写的三国演义书中明确书写的...
原创 晚... 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等国从海上侵略中国沿海,而俄国从北方陆地上鲸吞中国土地。陆地上和海上同时面临西方列...
原创 溥... 他是末代皇族,奶奶是慈禧太后,哥哥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他淡泊名利,向往平淡的生活,除了把自己的一生...
原创 为... 如果宋朝不灭,中国至少领先世界500年。很多人都说中国近代史的落后,都是清朝造成的。在明朝中后期,中...
原创 金... 岳飞一死,大家可能会想,金国不得赶紧南下,把南宋给灭了?可实际上,金国没这么干。 金国虽然战斗力强...
非洲能源商会宣布今年在上海设立... 几天前,非洲能源商会(AEC)总部核心成员代表团一行从南非飞抵上海,3月13日,AEC代表团与临港管...
原创 当... 当年我们从日本人手中收复台湾之后,都发生了哪些事呢? 今天我们回顾一下那段历史,温故而知新,也许能有...
原创 计... 电视剧《虎啸龙吟》热播,传奇地展现了司马懿的一生,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后三国英雄时代。年轻的司马懿本...
原创 战... 战国时期,魏国是个大国,尤其是在魏文侯那会儿,国力强盛,人才济济。魏文侯特别会用人,像吴起、李悝这样...
原创 名... 《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20) 上一章: 针尖对麦芒:手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