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独立出去的外蒙古人,在教科书中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民族史?
创始人
2025-08-27 04:03:28
0

现在的外蒙古在历史上,与中国的缘分颇深,中间以时常的冲突和偶尔的和平为主旋律,这都是双方互相不能压制的程度下保持的微妙平衡。但是在中间,也偶尔会出现一个压制另一个民族的情况。

比如元朝时期,蒙古人曾统治中原,但是到了清朝时期,清朝又统治了蒙古。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如实的记录了这段历史。但是外蒙古,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并将这种看法填充在自己的民族教科书上。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外蒙古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教科书上的民族史。

外蒙古国的前世今生

中国作为一个靠海又靠内陆的国家,自然有许多“邻居”,这些“邻居”各具特色,又因为相互影响,和我们国家内的一些少数民族保持着较为相同的风俗文化特征,比如我们国内的蒙古族与北边的外蒙古,他们都有游牧民族的特征。其实,在清朝历史中,外蒙古也是属于中国的,不过后来因为沙俄列强的干预,蒙古被划分而治。

靠南的一部分依旧在我们的国内,称为内蒙古,靠北的大部分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称为外蒙古。而除了清代以外,外蒙古在历史上也与中国息息相关。蒙古最早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期,但是那时整个世界都处于各自为营的封闭时期。蒙古这个民族最初出现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在汉代事情,那时候在亚洲大陆腹地,草地多,所以诞生了以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但那时他们一直想扩充到中原地区,所以和当时的汉人政权多发生矛盾和摩擦。

比如汉朝时期的霍去病,一直将匈奴打到祁连山和焉支山以外的地方。后来又在鲜卑人的征伐下,被打的七零八落,后来在公元216年,曹操将剩余的南匈奴打到一分为五的地步。总体来说,历史上的蒙古地区主要经历了鲜卑时期、柔然时期和突厥时期、回纥时期,以及后来的契丹时期,在这过程中,他们一直都是被其他少数民族统治,没有强大的机会。

直到公元13世纪左右,蒙古人铁木真出现,以雷霆手段将蒙古部落迅速击败,然后再南征入侵中原地区,向西征伐下中亚以及欧洲地区后,以北京为都城,建立了元朝。这个时期内,是蒙古族的高光时刻,一时间,整个亚欧大陆地区,没有能与蒙古铁蹄相抗衡的部队存在。

但是这种荣光之存在了一百年左右,就迅速开始衰落,由于不适合中原的统治,所以一直被压迫的中原人开始反抗,在公元14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被彻底打败,然后蒙古的主力部队迅速北逃,要会曾经的故地,在中原地区建立了明朝,而蒙古又回到草原地区,建立了北元,又在后期与明朝建立了藩属关系。

但是到了后期,明朝又被清朝攻陷,中原地区有了大清帝国,而开始时蒙古依旧抵抗,但是后来被清朝收复,今内蒙古和外蒙古一起并入大清版图。但是在清朝末期,特别是在1911年后,蒙古诸部落开始要求独立,并亲近沙俄,清朝又无暇顾及,最终在1944年,一部分成为中国的内蒙古,一部分独立出去建立了外蒙古国。

教科书中的民族史

蒙古政权曾经起起落落,十分复杂,那么外蒙古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的呢?他们在教科书中又是如何宣讲自己的民族史的呢?他们的历史书也编辑了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两个部分,其中近现代史分为三个部分。

古代史主要是讲蒙古国成立的前期,在他们的历史书上,这个时期被称为蒙古成立前的蛰伏期,也就是前文说的蒙古帝国一直被突厥和匈奴等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一直统治的时期,蒙古人始终没有出头的机会。不过这部分漫长的历史时期,他们基本上只说皮毛,十分简略。

近现代史分为近代史和现代史,近代史的划分主要是蒙古帝国建立的时期,对应我们中国的历史纪年,就是元朝时期。这个时期是蒙古人的高光时刻,他们讲的十分详细,因为他们将成吉思汗作为他们蒙古国的荣光,并大肆宣扬,曾经在世界上烜赫一时。

现代史部分相对于近代史,较为简短一些,但是这段时间,他们将其视为自己在沙俄实力干预下,进行独立的历史。他们认为在蒙古帝国消失后,他们一度认为自己是在被清朝侵占,并且在1915年,签订《中俄蒙协约》后,徐树铮带人占领外蒙古后,他们将其视为北洋军队入侵。后来是在苏联等国家的干预,十分艰难地完成了独立。

古代史和近代史部分暂且按下不说,但是现代史部分,确实属于歪曲真正的历史。毕竟在近现代历史上,亚洲大陆一直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争夺瓜分的中心,当时的沙俄干预中国蒙古地区,只是为了瓜分中国,此前在瓜分中国新疆的时候,被左宗棠瓦解了,蒙古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标志。

结语

过去的荣光固然能使人感到骄傲,但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就有很明显的反面教材——清朝。早期的他们也沉浸在自己的辉煌与荣光中,所以成为了井里的青蛙,成为了一只黑夜的老鼠,鼠目寸光,看的不长远,就步步落后。所以外蒙古人沉浸在元朝历史中,固然没错,但是在后期的历史中,却不能正视自己的过去,就是一种落后的表现。

“不要埋首于远昔的过去,把握现在吧。”人要正视自己过去取得一切成功和失败,才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经验,从而继续有针对性的努力。一个国家和民族若是正视自己过去的一切历史,才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从而以史为鉴,把握住现在,能够更好地展望未来,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弥补从前的不足和遗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一个人的名字可能是假的,但他的外号一定是真的。” 历史上的名人,有不少人都有着鲜明的绰号,什么“青...
有一种文字,性别为“女” *本文为搜狐文化原创内容 李子柒回归,"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小红书非遗话题浏览量突破33.7亿,去...
孙继业:中山先生齐鲁行——纪念... 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先后到全国各地考察,其中到过山东烟台、济南、青岛等地,在齐鲁大地上留下过...
原创 清... 嘉庆二十年的紫禁城储秀宫内,15岁的绵宁(即日后的道光帝)盯着跪在殿中的两名少女,手中的《礼记》突然...
相似的历史与重演的悲剧 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留下了一段经典名言:“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
原创 大... 在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笔为剑、以智为谋,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纵横捭阖,深...
原创 古... 我国古代有“四大神器”,分别是黄帝的轩辕夏禹剑、夏朝时期的禹王九鼎、战国时期的和氏璧、明朝时期的永乐...
原创 父...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就连凶猛的老虎都不会吃掉虎崽,更何况是人类呢?可这个孩子却被父母关进米柜,饿了...
原创 原... 从小读着“四大名著”长大的我们,对于《三国演义》应当是十分熟悉的,在罗贯中笔下,三国时期的那些英雄豪...
原创 水... 吕布,三国第一猛将,论单兵作战能力无人能及,虎牢关一战,吕布独自鏖战刘关张三人,不落下风,在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