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竟然还想轰炸苏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创始人
2025-08-27 03:32:05
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欧洲的格局就已经出现了十分深刻的变化,其中尤其以苏联的快速崛起最为引人注目。

上图——苏联钞票上的图案

庞大的沙俄帝国在革命之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全新的政治形式与欧洲老牌国家的资本主义完全不同,这引起了他们的高度警觉。

因此虽然德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而且他的勃勃野心也在一系列的外交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西方的部分国家依然将苏联视为他们最大的潜在敌人,而非希特勒统治的德国。

而且苏联和德国还签署了一份互不侵犯的条约,这让英国等国家对于苏联的态度更加怀疑。在二战开战之后,英国人甚至怀疑苏联会对德国进行物资支持。

虽然在苏德战争发生之后,苏联和英国理应成为盟友,但是英国人依然策划了针对苏联的空袭,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上图——高加索地区的油田

一、英国谋划第一次空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虽然距离一战结束并没有过去太长的时间,但是战争的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战中那种绞肉机式的阵地战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德国高机动性的闪电战以及苏联的大纵深进攻战术。

这些战术让装甲部队不再担任步兵的掩体,转而承担主要的攻坚任务,这对于人类战争史来说是一次重要的革新。

上图——德军坦克模型

上图——快速推进的德军士兵

参战各国因此十分重视装甲部队的使用,想要让这些机动化部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除了要有充足的武器储备之外,燃油的供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发动二战的德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尤其在石油方面,他们更是完全仰仗进口,这也是他们的软肋所在。

上图——英国首相丘吉尔

在二战初期,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势如破竹,除了孤悬海外的英国还在顽强抵抗外,西欧的大多数土地都已经被德国人攻占。

英国人对于德国人的进攻态势十分狐疑,他们认为德国的燃油储备应该无力支持这种大规模的战事。

丘吉尔等人联想到苏联和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认为苏联一定在背后给予了德国不小的支持,因此他们决定轰炸苏联最重要的石油产地——高加索地区,借此切断德国的石油供给线。

于是在1941年的时候,苏联高加索地区的上空出现了多架英国侦察机的身影,几次飞行之后,它们将苏联油田的大致分布描绘了下来,英国人也开始着手策划之后的空袭。

他们将国内的轰炸机秘密转运到了中东地区,打算从伊拉克等地的机场起飞,实行轰炸计划。

上图——英国蚊式战斗轰炸机

不过此时丘吉尔却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希特勒打算暂时放松对于英国的进攻,转而同苏联开战,这就意味着苏联这一英国的假想敌马上就会变成自己的盟友,英国军方立即中止了对于高加索地区的轰炸计划。

二、英国重启高加索轰炸计划

在1941年6月的时候,德国突然单方面撕毁了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这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丘吉尔此时也终于确认了苏联的盟友身份,并积极和斯大林取得联系。

在苏德战争初期,由于苏联完全没有做好德军入侵的准备,因此他们在西线战场上被德军打得溃不成军,几十万红军战士成为了德军的俘虏,德国人的军队直逼莫斯科,在天气好的时候,他们甚至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塔尖。

上图——被俘的红军战士

苏联的糟糕情况让丘吉尔坐卧不安,虽然此时德国军队还没有攻打高加索地区,但是他们的南线部队距离高加索已经只有几天的路程了。

而且他完全看不到苏联有抵抗德军入侵的能力,他知道一旦希特勒占据了高加索,那么他的机械化军队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燃油供给,这会让他们的闪电战变得不可阻挡。到时候不但苏联可能沦陷,英国也绝对没有抵抗的可能。

在经过权衡之后,丘吉尔认为与其让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落入德国人之手,不如在德军打到之前先摧毁它。

上图——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丘吉尔采取了两方面的努力。首先是在军事方面,丘吉尔继续增加英军在中东地区的兵力,增派了更多的轰炸机分队,时刻准备对高加索地区进行轰炸。

另一方面,他也积极和斯大林取得联系,希望其能够让苏军在德军入侵高加索地区之前自己将油田炸毁,并向其陈述了这样做的原因。

不过在斯大林看来,丘吉尔的要求无疑是无理取闹,因此斯大林一再宣称"高加索没有战争,战争在乌克兰!",并回绝了丘吉尔的请求。

上图——防守高加索地区的苏联红军

丘吉尔见斯大林态度强硬,便提出如果苏联方面能够自己炸毁油田的话,英国将会为苏联提供一笔数目可观的赔偿。在最早的方案中,英国将会为苏联提供他们所需的重型机械设备和石油。

在遭到拒绝之后,英国方面又提出可以给苏联一亿英镑来购买石油,不过斯大林依然不为所动。

上图——石油是推动战争机器的重要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方面坚定了轰炸高加索的决心。他们在经过商讨后一致认为,想要轰炸高加索地区,最好的时机应该是德军刚刚接管油田的混乱时期。

而且高加索地区的大多数油田都处在海平面之下,如果他们能够在空袭中炸毁海边的部分设施,那么海水就会灌入油田,达到摧毁生产的目的。

在确定了轰炸时机和轰炸目标之后,英国人便开始等待德国人入侵高加索,但是在这个时候苏德战争的走向再次发生了变化,这让英军的空袭计划再次陷入了无限期待机之中。

三、高加索轰炸计划的后续影响

在苏德战争进入1942年的时候,苏德双方开始在正面战场上陷入僵持状态,不过德军依然占有全面的主动权。

不过和丘吉尔的预计不同,虽然德军的南线主力已经夺下了高加索地区的阿尔马雅尔和麦科普等地,但是他们却没有进一步向前推进,更没有占领油田,而是将全部的主力调集到了斯大林格勒,与苏军展开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上图——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场

在看到德军的进攻动向之后,丘吉尔对于高加索地区的态度出现了转变,他认为希特勒不会派主力攻击高加索,因此通过地面战斗是很有可能保住这个战略要地的。

此时他也知道苏联在兵力上已经捉襟见肘,为此他联系了斯大林,提出英国可以派出在中东地区驻扎的英军前往高加索,协助苏联红军一同守卫油田。

不过斯大林对于西方国家一直不是十分信任,他并没有接受丘吉尔的援助提议,还声称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增兵是另有所图,并将德国入侵苏联的原因归结到英军头上,认为希特勒是想解除高加索地区的潜在威胁,这让丘吉尔大为光火,公开批评苏联政府:

有着这样一种背景的政府(苏联)竟然指责我们试图靠着他们的血本,在伊朗争取利益,这真让我感到寒心。

斯大林和丘吉尔的互相指责让两国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英军也一直没有放弃在必要时刻轰炸高加索的可能。

不过之后斯大林格勒的战事消耗了东线德军的全部精力,德军在正面战场上损失惨重,这让他们无力分兵进攻高加索油田,因此英国的空袭计划也没有最终实施。但英国和苏联的紧张关系一直到冷战时期都没有缓解,这对于世界政局的走向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上图——二战盟军各国首脑

四、结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在西方国家的心目中一直都是潜在的敌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惧怕苏联甚至超过了德国。而且苏联和德国当时还是盟友关系,英国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制定袭击苏联的计划还是情有可原的。

但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苏联的战斗力存在怀疑,他十分担心德国会从苏联手中夺取重要的石油产地高加索地区,为了不让德国人得到石油来源,他决定不顾斯大林的反对轰炸高加索地区,与德军玉石俱焚。

上图——一心维护英国利益的丘吉尔

不过好在希特勒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斯大林格勒的攻防之上,这让苏联保住了高加索地区,最终英军也没有轰炸盟国。

但是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苏两国领导人之间是存在较多误会的,这应该是源于意识形态不同而造成的隔阂。

虽然丘吉尔的决定可以理解,但是这种不顾盟友利益的做法未免有些过于偏执。而斯大林将自己的疏于防范怪罪在盟友的头上也是十分过分的。

这些不快让苏联和英国的关系十分紧张,即使在二战结束之后也没有缓和,这也间接造成了冷战局面的形成,而这显然是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孟和套格套分享:《吉金之滇——... 《吉金之滇——古滇国青铜文化展》之八 内蒙古博物院特展 孟和套格套分享 内蒙古博物院携手云南省博物馆...
原创 武... 文章引言: 1982年,一个农民在嵩山游玩,在石头缝中发现了一个金属片。万万没有想到,这个金属片竟然...
你觉得抗金名将刘琦为什么会被移... 他是抗金明将,他是第一个打败金兀术的人,他是第一个让金兀术知道闻风丧胆的人,他为什么被移除教科书? ...
太平天国运动最大的价值,是让清... 全文共2449字 | 阅读需6分钟 清朝的骑兵曾经是东亚最强武装,在17世纪横扫整个中国。但随着天...
蒙古帝国的生力军汉人世侯的兴衰... 蒙元时期的汉人世侯是金末元初时期中国北方一支特殊的政治军事力量,他们既是蒙古征服中原的合作者,又是中...
原创 诸... #两岸文化寻宝#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的一生是勤观察、善谋断、多智慧 辅佐刘备确立了...
原创 山...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恶人自有天来收”!这句话用在那些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身上是最为合适不过...
原创 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直到中唐时期,我国的南北经济发...
原创 原... 刘邦手下有三大将领帮着他打天下,英布我们以前都说过了,今天来讲一讲韩信。秦汉之际如果非要选出来两个最...
原创 泸... 1935年5月29日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红军们冒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